晨光穿透云层,洒在第八项目观测塔的金属支架上,反射出一道道银白的光带。陆轩站在塔底,指尖轻抚过控制终端的边框,屏幕上的数据流依旧平稳如初。三小时前,马亮送来东京监控的补充报告——渡边健二与那名南美男子的会面持续了四十七分钟,期间有三次密闭通话记录被截获,虽内容仍未破解,但信号频段特征已录入追踪系统。
他没有多言,只是将平板交还给林娜,转身走向停在路边的黑色商务车。
车门关闭的瞬间,城市的声音被隔绝在外。陆轩靠在座椅上,闭目片刻,脑海中浮现出昨夜会议桌上那一张张从怀疑到坚定的脸。风暴未曾退去,但真正的强者,从不在风停后才启程,而是在风起时,已看清前方的路。
三十分钟后,樊星阁总部会议室。
长桌两侧,张涛、胡军、赵宇、孙明等人已就位。墙上悬挂的巨幅地图上,东南亚区域被一圈淡蓝色标记覆盖,那是已完成布局的绿色能源网络。而在大陆腹地,几处红色光点正闪烁着,如同沉睡的火种,等待被点燃。
陆轩站在主位前,目光扫过众人:“第八项目稳了,合作框架也立住了。但我们的目标,从来不是建几座电站,而是让绿色能源成为推动时代前行的轮轴。”
他抬手一划,投影切换至一组行业能耗分析图。“工业、交通、建筑、农业——这些高耗能领域,每年消耗的能源相当于三个中等国家的总和。而它们,才是我们下一步的战场。”
张涛身体微微前倾,眼中燃起熟悉的光芒。他迅速翻开笔记本:“如果把光伏集成到物流车队的顶棚,结合储能系统,长途运输的燃油成本能压低四成以上。我已经联系了几家大型货运公司,他们对试点项目有兴趣。”
“不只是运输。”赵宇接过话头,“我们调研过几家高耗能工厂,他们的生产线昼夜不停,电费占运营成本近三成。如果我们能提供分布式供能方案,配合智能调度系统,不仅能帮他们降本,还能减少电网负荷。”
陆轩点头:“这正是我要说的——技术不能只待在实验室和电站里,它得走进工厂、驶上公路、嵌入城市肌理。我们要做的,是把绿色能源变成一种通用语言,让每个行业都能听懂。”
胡军一直沉默地坐在角落,此刻站起身,声音低沉却有力:“外部风声未歇,我建议同步升级安保体系。尤其是技术研发中心和核心电站,必须增设双层防护机制。另外,我已联系几位退役特勤教官,下周开始对安保团队进行反渗透与应急响应专项训练。”
“安全是底线。”陆轩看着他,“你放手去办,资源我来调配。记住,我们不是在躲敌人,而是在用实力告诉他们——有些路,拦不住。”
会议继续推进。孙明汇报了近期资金流向,确认可用于新项目启动的储备金充足;林娜则提交了下一阶段公关策略,重点在于强化“技术普惠”的公众形象,削弱潜在对手的舆论攻击空间。
讨论渐入高潮时,张涛忽然抬头:“我在调研中发现一个现象——部分高端制造业对能源系统的稳定性要求极高,毫秒级断电都可能导致整条产线报废。我们的现有储能响应速度是毫秒级,但要真正打入这类市场,可能需要进一步优化。”
陆轩目光一凝:“这意味着什么?”
“意味着我们得在现有技术基础上,开发超稳态供能模块。”张涛语气坚定,“这不是简单升级,而是一次跨越。但一旦成功,我们将直接切入高端制造供应链,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。”
室内短暂安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