阳光透过玻璃窗洒进会议室,照在陆轩挺拔的背影上。他站在会议桌前,手中拿着一份刚刚通过审核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副本,目光沉稳地扫过在场众人。
“这不仅是一份报告,”他缓缓开口,“更是一种信任的建立。”
林娜站在一旁,轻轻点头:“评审团对我们的数据透明度和项目实效性给予了高度评价,尤其是医疗效率提升的数据,让他们印象深刻。”
孙明整理着手中的资料,嘴角浮现出一丝笑意:“看来我们这段时间的努力没有白费。”
几天前,他们刚刚通过了监管部门的突击检查,如今又迎来了政府组织的企业社会责任评审会。从被监管到被认可,樊星阁正一步步走向公众视野的中心。
“接下来是媒体采访。”张涛翻看着手中的发言稿,“徐静记者已经确认到场,她很可能会问一些关于公司早期发展的问题。”
陆轩微微颔首,语气平静却坚定:“我们可以谈过去,但重点要放在现在和未来。”
发布会当天,陆轩身着深色西装,站在讲台中央,身后的大屏幕上显示着“AI诊疗助手V2.0”的字样。现场座无虚席,来自各大媒体的记者纷纷举起相机和录音笔。
“这款产品是我们团队多年研发的成果。”陆轩的声音沉稳有力,“它不仅能提高医生诊断效率,还能为偏远地区提供远程医疗服务。我们相信,科技的真正价值,在于服务社会。”
台下掌声雷动。
就在这时,马亮悄悄走到后台,低声对胡军说道:“刚才发现几个可疑人员,已经被安保带离现场。”
胡军点了点头,眼神警觉地扫视四周:“继续盯着,不能出任何差错。”
发布会顺利进行,新产品获得广泛关注,多家医疗机构当场表达了合作意向。
几天后,《时代周刊》头版刊登了一篇深度专访,标题赫然写着——《陆轩:科技与责任并行的企业领袖》。
文章中,徐静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这位年轻企业家的成长轨迹。她写道:
“他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黑帮老大,也不是典型的科技创业者。他是两者之间的桥梁,一个将暴力转化为秩序、将技术转化为福祉的人。”
采访过程中,当徐静试图探寻樊星阁早年的发展历程时,陆轩巧妙地避开了敏感话题。
“我们曾走过弯路,但从未迷失方向。”他坐在办公室的沙发上,目光坚定,“每一次选择,都是为了走得更远。”
这句话被徐静记录了下来,并作为文章结尾的一句点睛之笔。
与此同时,樊星阁的社会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