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娜放下手中的文件,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洒在桌面上。她望着那封投资意向书,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。自樊星阁创立以来,他们一路从校园走到国际舞台,如今终于迎来了资本市场的认可。
“这不仅仅是一笔资金。”张涛站在窗边,语气中带着几分感慨,“这是对我们实力的认可。”
陆轩走进会议室时,众人纷纷抬头。他目光扫过桌上摆放的资料,沉声道:“接下来,我们要做的不仅是完成这笔合作,更要借此机会,把樊星阁推向更高的平台。”
马亮点头道:“我已经安排人手,对周启明背后的资本网络进行梳理。他的基金规模不小,背后还牵涉到几家大型财团。”
“那就更不能掉以轻心。”孙明翻开财务报表,“我们必须确保股权结构不会被稀释太多,同时也要让投资人看到足够的回报空间。”
会议持续到深夜,每个人都清楚,这是一次关键的转折点。樊星阁已经不再是那个靠拳头打拼的地头蛇,而是一个需要系统化运作、面向全球发展的组织。
第二天一早,陆轩便亲自带队前往新加坡的一家私人会所。那里,是与周启明正式谈判的地点。
会所位于滨海湾的一座高层建筑内,视野开阔,能俯瞰整座城市的繁华。周启明早已等候多时,身旁坐着两名助手,神情专注。
“陆先生,很高兴再次见面。”周启明起身握手,笑容温和却不失锋芒,“你们的发展速度确实让我惊讶。”
陆轩微笑回应:“感谢您的认可。我们也希望这次合作能成为双方共赢的开始。”
会谈一开始,气氛便显得有些紧绷。周启明提出的投资比例远高于预期,意味着樊星阁将失去部分决策权。这个条件,显然无法轻易接受。
“我们理解您作为投资者的立场。”孙明翻动着合同条款,“但樊星阁的核心战略必须由我们自己掌控。如果贵方愿意调整持股比例,并提供资源支持,我们可以考虑给予更多利润分成。”
周启明微微一笑,端起茶杯抿了一口:“我欣赏你的坦率。不过,资本市场从来都是风险与收益并存的。如果我们不掌握一定的主动权,如何保证自己的利益?”
陆轩静静听着,直到对方说完,才缓缓开口:“周先生,我想您也明白,樊星阁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当前的市场份额,更在于它的成长性。如果您愿意信任我们,我们会用最短的时间证明,这笔投资值得。”
沉默片刻,周启明点了点头:“好,我愿意再听听你们的想法。”
谈判持续了整整一天,最终双方达成了初步协议。周启明同意降低持股比例,改为分阶段注资,并设立业绩目标来调整后续资金投入。这一方案既保障了樊星阁的自主权,也让投资者看到了清晰的回报路径。
离开会所时,已是夜幕降临。李刚一边走一边低声问道:“哥,你觉得他真的会按计划来吗?”
“商业合作,永远建立在利益之上。”陆轩语气平静,“但我们也有我们的筹码。只要我们继续增长,他们就不会轻易放手。”
回到总部后,团队立刻进入紧张的筹备阶段。法律团队开始起草正式合同,财务部门则着手准备尽职调查所需的所有材料。
几天后,一场实地考察在吉隆坡展开。周启明亲自带队前来,参观樊星阁在当地设立的运营中心。赵宇负责接待,详细介绍了业务模式和市场反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