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章 暗网交易!(1 / 2)

下水道的污水漫过脚踝,冰冷的触感顺着神经末梢往上窜,混着空气中弥漫的腐烂气味,让逸诺忍不住打了个寒颤。他弓着腰,双手扶着潮湿滑腻的墙壁,借着手机屏幕调至最低亮度的微光,在黑暗中艰难前行。身后,无人机“嗡嗡”的轰鸣声渐渐远去,但系统传来的警报余韵,仍在脑海里反复震荡——刚才那0.7秒的盲区冲刺,几乎耗尽了他仅存的体力,而“星核”的能量储备,已经跌到了0.15%的危险线。

“宿主,检测到前方120米处存在稳定电源信号,来源为废弃排水泵站,推测内部可能残留可利用的应急供电设备。”脑海中,“星核”的声音带着明显的电流杂音,像是随时会断开的收音机。

逸诺精神一振,立刻调整方向,朝着电源信号的方向加快脚步。污水在脚下“咕叽”作响,溅起的水花打湿了工装裤的裤脚,寒意刺骨,却远不及“系统休眠”四个字带来的恐惧——他太清楚神经接口不可逆损伤意味着什么,那不是简单的瘫痪,而是大脑神经被强行剥离外接系统时的撕裂感,实验室里曾经有过失败的先例,最终的结果,是实验体在无尽的神经疼痛中变成植物人。

又走了约莫五分钟,前方终于出现了一丝微弱的光线,是那种应急灯特有的、昏黄而微弱的光芒。逸诺放慢脚步,贴着墙壁缓缓靠近,透过泵站虚掩的铁门缝隙往里看——里面是一间约莫二十平米的机房,满地都是散落的零件和废弃的电缆,墙角立着一台锈迹斑斑的柴油发电机,旁边靠墙的位置,一台应急电源柜的指示灯还亮着绿色的微光,显然仍在工作。

“星核,检测电源柜的供电状态,是否存在安全隐患?”逸诺在心里默念,同时警惕地侧耳听着外面的动静,生怕地面部队的搜索范围延伸到这里。

“正在检测……应急电源柜采用铅酸蓄电池供电,剩余电量37%,输出电压220V,无漏电风险,但线路老化严重,接入时需注意接触稳定性。能量转换效率预计为12%,接入后每小时可补充系统能量1.1%。”

1.1%每小时,意味着要充满基础运行所需的10%,至少需要九个小时。逸诺皱了皱眉,这个时间太长了,地面部队不可能在老巷区搜捕太久,但暗网任务的时限只剩下不到四十个小时,他必须在补充能量的同时,推进任务进度。

他轻轻推开铁门,闪身进入机房,反手将门关到仅留一条缝隙,方便观察外面的动静。随后,他快步走到应急电源柜前,从工装裤口袋里掏出随身携带的简易工具——那是他从旧工业区仓库里翻出来的剥线钳和绝缘胶带,此刻正好派上用场。

按照“星核”的指引,他剥开电源柜侧面一根未完全老化的电缆,露出里面的铜芯,再将神经芯片的外接接口(那是他用废弃导线临时改造的)小心翼翼地贴上去,用绝缘胶带固定好。当接口与铜芯接触的瞬间,一股微弱的暖流顺着芯片传入体内,脑海中“星核”的能量储备数字开始缓慢跳动:0.16%…0.17%…

“能量补充开始,当前速率1.08%\/小时。建议宿主利用补充能量的间隙,尝试激活‘神经强化’基础功能,以提升身体感知与反应速度,应对后续潜入任务。”

神经强化?逸诺心里一动。这两天他忙着逃亡和补充能量,还没来得及深入研究“星核”的核心功能。他靠着电源柜坐下,闭上眼睛,按照系统传输来的引导指令,将意识集中在大脑中那片“神经碎片区”——那里像是一片混沌的星云,无数神经突触在微弱的能量刺激下,开始发出细碎的光点。

“神经强化第一阶段:感知提升。启动需消耗能量0.3%,持续时间30分钟,是否执行?”

“执行。”逸诺毫不犹豫地回应。现在他最缺的就是应对危险的能力,哪怕只有30分钟的感知提升,也能在潜入星火科技分公司时多一分胜算。

指令下达的瞬间,逸诺感觉大脑像是被一股温和的电流包裹,混沌的“神经碎片区”突然亮起,无数光点连成丝线,顺着神经脉络蔓延至全身。下一秒,周围的世界仿佛被按下了“高清模式”——他能清晰地听到机房外下水道里水流的“滴答”声,能分辨出远处街道上汽车轮胎碾过路面的不同频率,甚至能感知到应急电源柜里蓄电池轻微的放电震动。

更奇妙的是,他的视线变得异常敏锐,即使在昏黄的应急灯下,也能看清地面上散落零件的螺纹纹路,甚至能捕捉到空气中漂浮的尘埃轨迹。这种感觉很陌生,却又带着一种莫名的掌控感,仿佛整个世界的细节都在他的感知范围内。

“感知强化已激活,当前身体反应速度提升20%,环境信息解析效率提升35%。”“星核”的声音变得清晰了些,不再有之前的电流杂音。

逸诺站起身,活动了一下手脚,只觉得身体轻盈了许多,每一个动作都变得格外精准。他走到机房角落的一台废弃监控显示器前,按照“星核”的提示,用剥线钳剪下一根废弃的视频线,将其与手机的接口连接——借助“星核”的信号转换功能,他成功接入了暗网的匿名服务器,打开了之前与任务发布者“灰鸦”约定的加密聊天窗口。

窗口里已经有一条新消息:“目标区域安防升级,增加三组移动巡逻队,配备便携式神经探测仪。附加任务:获取星火科技最新的‘神经抑制器V2.0’测试数据,完成后生物能营养液升级为2000毫升,可直接用于系统能量转化(转化率50%)。”

神经抑制器V2.0?逸诺的瞳孔猛地一缩。他在实验室里见过初代神经抑制器的威力——那是一种巴掌大的装置,能通过远程信号锁定目标的神经特征,释放高频脉冲,让目标陷入剧烈的头痛和肌肉痉挛,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神经坏死。而V2.0版本,显然在威力和锁定精度上有了升级,如果落到实验室手里,对他来说无疑是灭顶之灾。

但“50%的能量转化率”又让他无法拒绝。2000毫升的生物能营养液,换算下来就是1000毫升的有效能量,足够“星核”补充到50%以上,不仅能解锁更多功能,还能彻底摆脱能量不足的危机。

“宿主,分析附加任务可行性:星火科技分公司的‘神经抑制器’测试数据,存储在地下二层的核心数据室,需突破两道指纹锁和一道量子加密防火墙。以当前神经强化状态,结合暗网获取的建筑蓝图,成功率约为47%。”

47%的成功率,不到一半。逸诺手指在手机屏幕上快速滑动,调出“星核”解析出的星火科技分公司建筑蓝图——那是暗网任务附带的基础资料,标注着主要通道和安防点位。地下二层的核心数据室位于建筑中央,周围布满了红外感应和震动探测器,想要潜入,难度极大。

“有没有可能利用神经强化的感知能力,规避探测器?”逸诺问道。

“红外感应探测器的感应范围为3米,灵敏度可调,当前设定为‘高’;震动探测器可捕捉半径5米内的地面震动。以宿主当前20%的反应速度提升,可在探测器间隙中移动,但需严格控制呼吸和脚步力度,且单次移动时间不得超过0.5秒。”

0.5秒的移动窗口,稍有不慎就会触发警报。逸诺深吸一口气,目光落在手机屏幕上的时间——现在是凌晨两点,距离天亮还有四个小时,正是星火科技分公司安防最松懈的时段。他必须在神经强化效果消失前,做好潜入的准备。

他从工装裤口袋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,那是他之前在暗网据点抄下的星火科技分公司周边环境信息。按照上面的描述,分公司后门有一个废弃的通风管道入口,因为常年无人使用,被杂物遮挡,大概率没有被纳入常规安防范围。

“星核,计算从当前泵站到星火科技分公司后门的最优路线,避开地面监控和巡逻队。”

“路线规划中……最优路线:沿下水道主通道向东直行800米,转入右侧支流,从编号37的雨水井出口爬出,进入光复路老巷,沿巷尾围墙绕行至分公司后门,全程约2.3公里,预计耗时28分钟,途中无地面监控覆盖,巡逻队出现概率低于12%。”

路线确定后,逸诺没有耽搁。他拔掉神经芯片与应急电源柜的连接——此时能量储备已经提升到1.8%,勉强够支撑路线规划和基础感知功能。他将手机关机,塞进贴身的口袋里,又把剥线钳和绝缘胶带收好,随后借着神经强化带来的敏锐感知,悄无声息地退出了泵站,重新钻进了漆黑的下水道。

这一次,他的脚步变得格外轻盈,污水溅起的声音被控制到了最低。借助“星核”实时解析的环境信息,他能提前预判前方水流的走向和墙壁的凸起,避开所有可能发出杂音的障碍。黑暗中,他的眼睛像是夜视仪一般,能清晰地捕捉到前方的路况,原本需要小心翼翼摸索的路程,此刻竟走得异常顺畅。

二十分钟后,逸诺按照“星核”的指引,找到了编号37的雨水井出口。他轻轻推开井盖,露出一条缝隙,警惕地观察着外面的环境——这里是光复路老巷的深处,两侧是斑驳的砖墙,墙角堆着废弃的纸箱和旧家具,月光透过云层洒下来,在地面上投下细碎的影子,寂静无声,连狗吠声都听不到。

他快速爬出雨水井,将井盖恢复原状,然后贴着砖墙,猫着腰向巷尾移动。沿途的监控摄像头,都在“星核”的提前预警范围内,他借着围墙的阴影和杂物的遮挡,轻松避开了所有可能的拍摄角度。

凌晨两点四十分,逸诺抵达了星火科技分公司的后门。正如暗网信息所描述的,后门右侧的墙角处,有一个被破旧床垫和废弃自行车遮挡的通风管道入口,管道直径约莫半米,足够一个成年人蜷缩着钻进去。

“星核,检测通风管道内部是否有监控或障碍物。”

“正在检测……管道内部无监控设备,前15米处存在轻微堵塞,由落叶和灰尘堆积形成,可手动清理。管道内壁有明显的锈蚀痕迹,需注意避免发出金属摩擦声。”

逸诺点点头,小心翼翼地移开遮挡的床垫和自行车,露出通风管道的金属格栅。他用剥线钳轻轻撬开格栅的固定螺丝,动作轻得像一片羽毛——神经强化让他的手部控制精度提升了数倍,螺丝与钳口接触的瞬间,他甚至能感知到螺丝纹路的细微起伏。

撬开格栅后,一股带着灰尘和机油味的空气从管道里飘出来。逸诺深吸一口气,将手机开机(仅保留离线模式,用于查看蓝图),然后蜷缩身体,钻进了通风管道。

管道内部比想象中更狭窄,只能勉强容纳他侧身移动。他用手肘和膝盖支撑着身体,缓慢地向前爬行,铁锈和灰尘落在他的头发和肩膀上,痒得难受,却不敢伸手去挠——任何多余的动作,都可能导致管道壁发出声响,引来安保人员。

“宿主,前方12米处检测到金属摩擦声,来源为管道外的巡逻队脚步声,距离约5米。”“星核”的提示音突然响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