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絮语”买手店的订单,像一剂强心针,注入了苏晚的生活。最初的狂喜过后,是更为具体和繁琐的执行。二十套亲子家居服和五十条围兜,对于一个小型独立设计师来说,并非一个小数目。这意味着她需要独立完成从面料采购、辅料搭配、联系加工厂生产到质量把控、包装发货的全流程。
这对毫无经验的苏晚来说,无疑是巨大的挑战。她几乎将所有的空闲时间都投入到了工作室里,对着电脑比对面料商发来的色卡和样布,一遍遍核算成本,反复与加工厂的负责人沟通工艺细节。常常忙到深夜,眼睛里布满了红血丝,连抱着团团时,脑子里都还在盘旋着尺寸放量和线迹要求。
王姐看着她日渐消瘦却精神奕奕的样子,又是心疼又是欣慰,只能在饮食上更加精心,并尽量多分担照顾团团的工作。
这期间,陆瑾寒依旧是那个忙碌的、难以捉摸的男主人。但他似乎默许了苏晚这种全身心投入的状态。他不再过问工作室的“琐事”,甚至连她经常熬夜到很晚,也只是在某天清晨看到她眼底浓重的青黑时,几不可察地蹙了下眉,却什么也没说。
只是,苏晚工作室里消耗的材料和工具,补充得越发及时;她某次在电话里因为一个供应商临时提价而焦头烂额时,第二天陈铭便“恰好”提供了一份性价比更高的替代供应商名单;她需要将沉重的面料样本送去加工厂确认时,澜苑的司机总会“顺路”帮她运送。
这些无声的支持,精准地出现在她每一个需要帮助的节点,如同隐形的脚手架,支撑着她摇摇欲坠的初次创业。苏晚心知肚明,却也只能将这份复杂的感激压在心底,更加努力地投入到工作中。
终于,在经历了数次修改和紧张的赶工后,第一批货品——十套亲子家居服和二十条围兜,按时交付到了“絮语”买手店。
交货后的那几天,苏晚几乎是度日如年。她不断刷新着邮箱和手机,既期待又害怕看到市场的反馈。这种将自身心血置于公众评判之下的感觉,远比面对陆家宴会上那些审视的目光更让她紧张。
第三天下午,她正在工作室里修改“萌芽”系列下一季的草图,手机突然响了起来。是一个陌生的本地号码。
她深吸一口气,接听起来。
“您好,请问是Su设计师吗?”电话那头传来一个干练而热情的女声,“我是‘絮语’买手店的店主,Joan。”
“Joan您好,我是Su。”苏晚的心瞬间提了起来。
“太好了!Su,我打电话来是想告诉你一个好消息!”Joan的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,“你送来的那批货,尤其是那套亲子家居服,上架不到三天,已经快卖断货了!顾客反馈非常好,都说设计独特,面料舒服,很有爱!好几个客人都在问什么时候能补货,还有没有其他款式!”
苏晚握着手机的手猛地收紧,指节泛白,巨大的喜悦如同海啸般冲击着她的感官,让她一时竟说不出话来。
“真……真的吗?”她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。
“当然是真的!”Joan笑道,“我做这行这么多年,眼光不会错。你的设计有一种很打动人心的温暖质感,这是很多成熟设计师都不具备的。我们店里决定把剩下的订单尽快提完,而且,我想和你谈谈下一个季度的合作,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?”
下一个季度的合作?!
苏晚感觉自己的心脏快要跳出胸腔了。她强压下激动的情绪,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一些:“有……有兴趣的!非常感谢您的认可,Joan!”
“那就好!具体细节我们约个时间面谈?你看你什么时候方便?”
“我……我都可以,看您时间。”苏晚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专业。
最终,她们约定了下周在“絮语”买手店附近的一家咖啡馆见面详谈。
挂了电话,苏晚还沉浸在巨大的惊喜和难以置信中。她成功了!她的设计,真的被市场接受了!不仅卖得好,还获得了下一季的合作机会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