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小说网 > 都市重生 > 继承千亿遗产后,我靠预知躺赢全 > 第91章 公益无界联全球,一束光能照万邦

第91章 公益无界联全球,一束光能照万邦(1 / 2)

第91章:公益无界联全球,一束光能照万邦

联合国总部大厅的穹顶,被星辰科技定制的柔性光伏膜裹得像块透亮的蓝水晶。十月的纽约秋阳正暖,光透过膜面滤成掺了蜜的牛奶色,落在100面齐整铺开的国旗上——埃塞俄比亚的绿黄红沾了光斑像裹了糖,挪威的蓝白十字浸在柔光里少了冷硬,中国的五星红旗衬着光伏膜的蓝,红得更艳,连旗角的褶皱都浸着暖。

大厅地面铺着浅灰的亚麻地毯,踩上去软乎乎的,每排椅子扶手都嵌了微型光伏充电口,几个代表正低头给手机补电,屏幕亮得像碎星。舞台两侧立着两米高的显示屏,循环播着全球公益项目的画面:索马里光伏小学的孩子举着光伏灯读课文,灯光在他们黝黑的脸上铺了层绒;叙利亚的废墟旁,莱拉带着妇女们钉光伏板,灰尘裹着她们的头巾,笑却亮得扎眼;非洲卡玛的光伏灌溉系统淌着清水,玉米苗在红土上挺得笔直;北极的光伏监测站旁,科考队员和北极熊隔了层光伏围栏对望,熊爪子拍在膜上没留下印子。

上午十点整,地毯上的脚步声突然轻了——联合国秘书长攥着本烫金的联盟章程,从侧门走出来。他穿了件藏蓝西装,领带是光伏丝织的,在光下泛着细闪,走到舞台中央时,抬手按了按麦克风:“女士们,先生们,今天的空气里,有比阳光更暖的东西。”

这话让前排的大姑乐了,她拽了拽老王的袖子:“你听,这话说得中听!”老王没吭声,手里的保温杯盖拧了又开,菊花茶的香飘出来,混着大厅里的咖啡味,暖得像在家客厅。

“十年前,林晚女士抱着一块柔性光伏膜,在索马里难民营蹲了三天;八年前,她带着康泰的疫苗,在叙利亚的战火里站了七个小时;五年前,她的光伏技术,让撒哈拉的沙漠亮了第一盏灯。”秘书长的声音裹着音响的混响,落在每个人耳朵里,“今天,100个国家的公益基金聚在这儿,要把她手里的那束光,拧成能照遍全球的火把——全球公益基金联盟,正式成立!”

掌声“轰”地炸开来,像把满厅的暖光都震得晃了晃。大姑拍得巴掌发红,老王的保温杯都差点晃洒;莱拉攥着胸前的光伏灯徽章,指节白得硌眼,眼泪顺着她深棕的脸颊往下淌,砸在徽章上,光闪了闪;张瑶捏着设计稿的角,指尖都泛了白,稿纸上的光伏纹样浸了点湿痕。

“联盟的首任主席,我们一致推选——林晚女士!”

掌声更响了,连显示屏里的孩子都像是在笑。侧门的帘布被轻轻掀开,林晚挽着陆哲的手走出来。她穿了件月白的光伏西装,面料里织的微型芯片跟着她的脚步泛细闪,像把星光缝在了衣摆上。头发束成低马尾,发绳是念念编的苗绣绳,藏蓝底裹着银线,和她西装的光刚好衬。

走到舞台中央时,她先朝台下鞠了个躬,腰弯得轻,却让满厅的掌声都柔了下来。秘书长递过枚银色徽章——掌心托着发光地球的造型,地球是100个国家的金属碎片熔的,掌心的光来自星辰第一块柔性光伏膜的芯片,摸上去凉丝丝的,却裹着点微热。

“这枚章,是100个国家的‘善意’熔的。”秘书长的声音轻了些,“它不是‘权力’,是‘一起走’的凭据。”

林晚接过章,指尖碰着金属的凉,突然想起十年前在索马里的那个晚上。她蹲在难民营的帐篷里,手里攥着块刚拼好的光伏板,煤油灯的黑烟熏得她眼睛疼,石头——那个后来成了北非光伏站主管的孩子,扒着她的胳膊问:“姐姐,这光,能照到我长大吗?”

她转过身,面对满厅的人,声音没加多少音量,却盖过了所有细碎的响动:“各位代表,这枚章,我不敢‘当’,只能‘替大家拿着’。”

“十年前我接星辰的时候,只想让我妈留下的技术别烂在实验室里。直到我蹲在索马里的帐篷里,闻着煤油灯的黑烟,看石头的眼睛在昏光里亮得像星——我才知道,光伏不是‘生意’,是能把‘黑’揉亮的东西。”

她抬手抚了抚胸前的章,目光扫过每一张脸:穿长袍的非洲代表攥着绣了光伏纹样的袖扣,裹光伏围巾的北极代表鼻尖冻得发红,戴苗绣胸针的东南亚代表正抬手擦泪。“后来我去叙利亚,莱拉抱着块碎光伏板跟我说‘这是我们的希望’——那时候我才懂,公益不是‘我给你’,是‘我懂你’,是你蹲在泥里的时候,有人递过来的不是钱,是能让你自己站起来的光。”

“今天这100个国家的联盟,不是‘谁领导谁’,是‘谁都别落下谁’。”林晚的声音突然亮了些,像把光揉进了话里,“我们要让光伏板在撒哈拉的沙漠里排得像蓝星星,让光伏灯在叙利亚的废墟旁亮得像萤火,让光伏灌溉的清水淌遍非洲的红土,让泽塔星人的飞船旁,也能有地球的光——这就是我们要做的:让公益无界!”

掌声又炸开来,这次带着哭腔。莱拉捂着嘴蹲下去,肩膀抖得像被风吹的草;大姑攥着《光伏维修土法大全》,指节攥出了白印,手册的边都卷了;张瑶把设计稿按在脸上,稿纸上的光伏纹样浸了湿痕,却更亮了。

前排的非洲代表突然站起来,他穿了件土黄的亚麻长袍,袖口绣着蓝光伏板:“林主席,我们埃塞俄比亚的奥莫河谷,半年没下雨了,玉米都枯成了草。您说的光伏灌溉,能真的到我们那儿吗?”

林晚往前迈了半步,声音更实了:“下周,星辰的技术小组就会带着设备过去,先建100个示范基地——用卡玛的低成本方案,一块板只要100美元,你们的农民学三天就能自己修。另外,联盟会拨出专项基金,给每个基地配光伏储能箱,旱季也能存够水。”

代表的眼睛亮了,他抬手抹了把脸,指缝里漏出笑:“我们那儿的孩子,能喝上光伏泵抽的清水了?”

“能。”林晚的声音没颤,却裹着劲,“不光能喝水,还能在光伏灯下读课文,像索马里的石头一样。”

欧洲的代表跟着站起,她穿了件张瑶设计的非遗光伏裙,裙角绣着地球:“林主席,星际公益很美,但地球还有很多人没吃饱饭——我们会不会‘顾了星星,忘了脚下’?”

“不会。”林晚摇了摇头,指尖碰了碰胸前的章,“联盟的资金分了三部分:70%给地球的贫困、战乱地区;20%给青少年公益;只有10%是星际专项,而且这10%的钱,来自光伏技术的创收——比如火星光伏站的多余电量,会卖给航天机构,钱再回流到联盟。”

她顿了顿,笑了笑:“而且泽塔星人有先进的环保技术,他们帮我们优化光伏板的效率,我们帮他们重建家园——这不是‘付出’,是‘互相暖着’。”

代表点头坐下,眼里的疑虑散了,像被光融了的冰。

接下来的“光能传递”环节,大姑抱着盏光伏灯走上台——灯身是100个国家的非遗面料拼的:中国的云锦、非洲的蜡染、欧洲的刺绣,每块面料上都绣着那个国家的公益口号,比如中国的“光暖万家”,埃塞俄比亚的“水润红土”。灯芯是星辰的第四代芯片,刚抱上台,光就亮了,暖黄的裹着满台的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