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小说网 > 都市重生 > 继承千亿遗产后,我靠预知躺赢全 > 第85章 火星邀光拓新土,光伏为梯探星河

第85章 火星邀光拓新土,光伏为梯探星河(1 / 2)

第85章:火星邀光拓新土,光伏为梯探星河

星辰科技总部的技术研发中心里,灯火通明得像白昼。

几十名工程师围着大屏幕,眉头紧锁,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,屏幕上跳动的绿色波形正是北极光伏站捕捉到的神秘信号。解码工作已经进行了三天,虽然用光伏能量解析技术初步拆解了信号的表层规律,但核心信息依旧像裹在迷雾里,看不真切。

“林总,信号的脉冲间隔里藏着某种二进制逻辑,但和人类已知的编码方式都对不上。”技术总监张工指着屏幕上的拆解图,语气里满是挫败又兴奋,“就像……就像一套全新的语言体系,我们连字母表都没摸透。”

林晚站在人群中间,穿着简单的白色工作服,眼里带着淡淡的红血丝——这几天她和团队一起熬到深夜,一边跟进解码,一边处理全球光伏站的日常运维。她揉了揉太阳穴,目光落在屏幕上:“再试试调整算法,把光伏组件捕捉极光能量时的波形数据加进去比对,说不定能找到共通点。”

陆哲端着两杯热咖啡走过来,递给林晚一杯,又拍了拍张工的肩膀:“别急,探索未知本就没有捷径。北极的信号是意外之喜,我们有足够的时间慢慢破解。”

就在这时,研发中心的大门被推开,前台小姑娘快步走进来,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激动:“林总!陆总!中国火星科考队的张教授一行人来了,说是有紧急合作要谈,已经在会客室等了!”

“火星科考队?”林晚和陆哲对视一眼,都从彼此眼里看到了惊讶。解码工作正到关键时候,火星科考队怎么会突然找上门?

“张教授?是张启明教授吗?”陆哲皱了皱眉,“我记得他是我国火星探测工程的总设计师,怎么会亲自来江城?”

“应该是他,随行的还有几位航天领域的专家,说是专门为了光伏技术来的。”前台补充道。

林晚放下咖啡,整理了一下衣服:“走,去会会他们。张教授可是航天界的泰斗,亲自到访,肯定是大事。”

星辰科技的会客室里,几位穿着深蓝色航天制服的人正围坐在沙发上,为首的是一位头发花白、精神矍铄的老人,正是中国火星科考队总设计师张启明教授。他手里拿着一份厚厚的文件,正和身边的助手低声讨论着什么,看到林晚和陆哲走进来,立刻站起身,伸出手:“林总,陆总,久仰大名!冒昧来访,还请见谅!”

“张教授,您太客气了,能见到您是我们的荣幸。”林晚快步走上前,和他紧紧握手,“您可是我们的偶像,为中国的火星探测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。不知道您这次亲自到访,有什么指教?”

陆哲也和几位专家一一握手,笑着招呼:“快请坐,喝杯热茶暖暖身。您这么忙,还特意跑一趟,肯定是有重要的事。”

大家落座后,张教授没有绕弯子,直接打开手里的文件,推到林晚面前:“林总,陆总,不瞒你们说,我们这次来,是想邀请星辰科技,和我们一起完成一项历史性的任务——帮中国火星科考队,在火星上建光伏站!”

“在火星上建光伏站?!”林晚和陆哲同时愣住了,眼里满是难以置信。虽然星辰的光伏技术已经覆盖了地球的各个角落,从沙漠到极地,从深海到高空,但火星——那可是距离地球数千万公里的星球,环境极端恶劣,光伏站怎么建?怎么运行?

张教授点点头,眼神坚定:“没错。我们计划在三年后实施‘火星拓荒计划’,在火星建立首个长期有人值守的科考基地。而科考基地的核心能源供应,必须靠光伏站——火星上没有电网,燃油运输成本太高,核能风险太大,只有太阳能,是最稳定、最可持续的能源选择。”

他翻开文件,里面是一张张火星环境的详细数据图表:“你们看,火星的环境比地球极端得多。表面平均温度零下63c,昼夜温差能达到160c;大气稀薄,太阳辐射强度是地球的1.5倍,还有大量的宇宙射线;最麻烦的是沙尘暴,每年都会爆发全球性的强沙尘暴,持续数月,光伏板很容易被沙尘覆盖,甚至被石块砸坏。”

张教授的助手补充道:“我们考察了全球所有的光伏企业,只有星辰科技的技术,有可能适应火星的环境。你们的抗极寒光伏组件,能在北极零下40c的环境下稳定运行;抗辐射、抗风沙的技术,在撒哈拉沙漠和中东沙漠的光伏站里已经得到了验证;还有高效的储能技术,能解决火星极夜期间的供电问题。”

“而且,”张教授看着林晚,语气诚恳,“你们的柔性光伏膜技术,重量轻、易折叠,非常适合太空运输。火箭的运载能力有限,每一斤重量都很宝贵,星辰的柔性光伏组件,能大大降低运输成本。”

林晚拿起文件,仔细看着里面的火星环境数据和科考基地的规划图。火星的地貌荒凉,红色的沙丘连绵起伏,科考基地的模型图里,光伏站是核心区域,围绕着生活区、实验室、储能中心。她的手指轻轻划过光伏站的示意图,脑海里已经开始构思:抗极寒的技术可以升级,应对火星更大的温差;抗辐射需要在组件表面增加特殊涂层;抗沙尘暴可以设计自动清洁和防护装置;储能系统要结合火星的日照规律,优化充放电逻辑。

“张教授,”林晚抬起头,眼里已经没有了最初的惊讶,取而代之的是兴奋和坚定,“您说的这些技术难题,我们星辰科技有信心解决!”

她顿了顿,继续说道:“我们的抗极寒光伏组件,采用的是碲化镉量子点技术,之前在北极已经实现了零下40c稳定发电,只要优化封装材料,应对火星零下63c的低温完全没问题;抗辐射方面,我们可以在组件表面镀上一层石墨烯涂层,既能抵御太阳辐射和宇宙射线,又不影响透光率;沙尘暴的问题,我们可以设计伸缩式的防护罩,沙尘暴来临时自动闭合,平时打开,还能配备超声波自动清洁装置,清除光伏板上的沙尘。”

“还有储能系统,”陆哲补充道,“我们最新研发的全钒液流电池,循环寿命长、安全性高,能适应火星的极端温度。结合星辰的智能能源管理系统,可以根据火星的日照时间、科考基地的用电需求,精准调节充放电,确保极夜期间也能稳定供电。”

张教授和几位专家听着,眼里露出了欣慰的笑容。张教授激动地说:“林总,陆总,你们的技术储备和解决方案,完全超出了我们的预期!有星辰科技的支持,‘火星拓荒计划’的能源问题,就解决了一大半!”

“这不仅仅是解决科考基地的能源问题,”林晚看着窗外的天空,眼里闪着光,“这是人类迈向火星的第一步。只要能在火星上建立稳定的光伏站,解决能源供应,人类才能在火星上长期停留、开展科研,甚至未来实现火星移民,都不是梦想。”

她的语气里带着一种使命感:“从地球到火星,从光伏照亮地球的角落,到光伏支撑人类探索宇宙,这是星辰科技的荣幸,也是我们的责任。我们愿意全力以赴,和科考队一起,攻克技术难关,在火星上建起第一座光伏站!”

“太好了!”张教授猛地站起身,紧紧握住林晚的手,“林总,有你这句话,我就放心了!我们马上启动合作协议,成立联合研发团队,科考队会提供所有火星环境的实测数据和技术参数,星辰科技负责光伏站的设计、研发和制造。我们的目标是,三年后,让星辰的光伏板,在火星上亮起第一束光!”

陆哲也站起身,和张教授握手:“张教授,我们一定全力以赴,不辜负您和科考队的信任。星辰科技会调配最顶尖的技术力量,确保火星光伏站一次成功!”

会客室里的气氛瞬间变得热烈起来,几位专家开始和星辰的技术团队讨论具体的技术细节,从组件的尺寸、重量,到储能系统的容量,再到运输和安装方案,大家畅所欲言,眼里都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。

林晚看着眼前的场景,心里感慨万千。几年前,她还在为地球的光伏覆盖率奋斗,如今,星辰的技术已经要走向火星,为人类的太空探索事业贡献力量。她想起北极捕捉到的神秘信号,想起那句“探索无界”,或许,人类迈向火星的脚步,不仅仅是为了开拓新的家园,也是为了更近距离地探索宇宙的奥秘。

“林总,”张教授的助手拿着一份初步的合作框架协议走过来,“这是我们草拟的合作框架,您过目一下,有什么意见我们可以再商量。”

林晚接过协议,快速浏览着。协议里明确了双方的责任和义务,科考队提供资金、技术参数和测试支持,星辰科技负责光伏站的研发、生产和地面测试,未来还会参与火星光伏站的远程运维。

“没问题,”林晚在协议上签下自己的名字,“我们尽快成立联合研发团队,下周正式启动项目。”

张教授也签下名字,把协议递给助手,笑着说:“林总,合作愉快!我相信,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,火星光伏站一定会成为人类探索宇宙的里程碑!”

送走张教授一行,林晚和陆哲回到研发中心。技术团队还在讨论北极的神秘信号,看到他们回来,立刻围了上来:“林总,陆总,张教授他们是来谈什么的?是不是和北极的信号有关?”

林晚笑着摇摇头,宣布了一个让所有人都震惊的消息:“不是和北极信号有关,但却是一个更令人兴奋的消息——我们星辰科技,要和中国火星科考队合作,在火星上建光伏站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