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江城长江边,大姑带着老年大学的学员们,用光伏组件在江滩上拼出了“感谢有光”四个大字。夕阳下,光伏组件反射着金色的光芒,老人们一边拼一边笑,王大爷抹着眼泪说:“活了一辈子,没想到能看到中国的技术照亮全世界!”
会场内,张瑶激动地拉着林晚的手,晃个不停:“晚晚姐,你看!我们的非遗光伏礼服现在成了环保时尚的代名词,全球10万手艺人都跟着沾光了!下个月的巴黎时装周,我要把‘地球重生’系列搬上舞台,让全世界看看中国非遗和光伏技术的结合有多牛!”
大姑也凑过来,抹着眼泪笑:“咱中国的光伏技术,真给全世界带来了光!以后我要把光伏课开到南极去,教那些科考队员也学学怎么装光伏板、修光伏灯!”
全息投影里,莱拉挥着拳头,脸上满是自豪:“晚晚姐,叙利亚的光伏小学现在有30所了!孩子们再也不用在煤油灯下读书,他们的课本上,都画着你当年送我的那盏光伏灯!”
念念在哈佛的图书馆里举着手机,背景是一排排高大的书架:“晚晚姐,我正在帮非洲的光伏项目申请国际公益基金,有我这公益法律专家保驾护航,你们放心冲!以后谁要是敢在光伏项目上使坏,我第一个跟他杠到底!”
星辰在It的实验室里,手里拿着一块闪着银光的芯片,兴奋地说:“妈妈,我们研发的第四代碲化镉光伏芯片,效率又提升了15%!很快就能让光伏覆盖到深海和地下空间,到时候,就算是马里亚纳海沟的科考站,也能用上太阳能!”
林晚看着眼前的一切,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填满了,暖暖的,又带着点酸涩。她想起十年前,自己还是个刚继承千亿遗产的“菜鸟”,对着一堆技术图纸发愁;想起第一次看到光伏灯照亮索马里孩子课本时的震撼;想起全球光伏联盟成立时,各国代表伸出的、紧紧相握的手。
“我们做到了。”陆哲在她耳边轻声说,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。
“是啊,”林晚转过头,对上他的目光,眼里闪着泪光,却笑得很灿烂,“我们做到了。”
当晚,“全球光伏覆盖率50%”“碳中和提前十年”的新闻,霸占了全球所有媒体的头版头条。
《时代周刊》的封面是林晚站在全球光伏矩阵前的照片,标题是《半壁光伏照全球,十年圆梦碳中和》;《自然》杂志的评论称:“星辰科技的技术突破,重新定义了人类与能源、与地球的关系,这是继工业革命后,人类能源利用方式的又一次革命。”
国内的社交媒体更是炸开了锅:
“从继承千亿遗产到改变世界能源格局,林晚用十年证明了什么叫‘格局打开’!这才是真正的‘躺赢’——靠的是技术和善意!”
“光伏覆盖率50%是什么概念?相当于全球每用两度电,就有一度来自太阳能!以后咱们呼吸的每一口空气,都得感谢星辰科技!”
“碳中和提前十年,我们的孩子终于不用在雾霾里长大,不用在课本上看‘北极熊的家’,这才是给后代最好的遗产!”
深夜的星辰科技总部顶楼,林晚站在巨大的光伏幕墙前,俯瞰着江城的万家灯火。这些灯火,有一半都来自光伏能源,它们在夜空中闪烁,像一片璀璨的星河。
陆哲从身后轻轻拥住她,下巴抵在她的发顶:“累吗?”
“不累,”林晚摇摇头,目光望向遥远的星空,“你看,星星都变亮了。”
她知道,50%的覆盖率不是终点。星辰的深海光伏项目已经进入试验阶段,很快就能让海底的观测站、海上的钻井平台用上太阳能;念念的法律团队正在推动全球光伏标准的统一,确保技术共享的公平性;莱拉的叙利亚曙光基金计划在中东沙漠建“光伏绿洲”,用太阳能淡化海水、种植作物;张瑶的“瑶光”品牌准备把非遗光伏推向太空时装周,让中国文化在宇宙中闪耀;大姑的光伏课教材已经更新到第五版,准备翻译成更多语言,送到全球每一个有需要的地方……
“接下来,我们要让光伏覆盖到70%,让碳中和成为常态,让地球真正恢复生机。”陆哲的声音在她耳边响起,带着无限的憧憬。
林晚笑着转身,在他唇上印下一个温柔的吻:“然后,我们要去看看那些因为光伏而重获新生的地方——索马里的光伏小学,叙利亚的曙光基金,南极的科考站……告诉他们,这束光,会一直亮下去,永远不会熄灭。”
远处的星空下,全球的光伏板都在微微闪烁,像无数颗镶嵌在地球表面的蓝宝石,共同守护着这个蓝色星球的未来。
而这,只是一个开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