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3章 联合国邀林晚主讲公益(2 / 2)

大屏幕切换成念念和莱拉的合照,两个小姑娘手拉手站在图书馆门口,阳光把她们的影子拉得老长,莱拉怀里还抱着本《非洲的小太阳》绘本。“莱拉以前没见过这么多书,因为她家乡的学校连间像样的教室都没有。现在,念念和莱拉在学校搞‘旧书换文具’,把收集来的书寄到非洲,又把非洲孩子画的画带回中国展览。这过程里我发现,科技能把公益的圈子搞得特别大。”

林晚调出一张卫星地图,上面标着星辰在全球的光伏项目、康泰的救助点,还有各地学校的图书漂流站,那些红点密密麻麻,像撒了一地星星:“我们用区块链技术盯着每本漂流书的去向,用大数据分析穷地方缺啥药、缺啥设备,用人工智能优化光伏电站咋运维……科技不是冷冰冰的代码,它能让公益的手伸得更远、更准。这就是第三点:可复制。把成功的公益模式用科技打包,就能在更多地方开花结果。”

演讲到这儿,台下已经没人交头接耳,连最前排那几个爱走神的商界代表,都支着下巴听得入神。林晚放下演讲稿,看着台下密密麻麻的面孔,声音里带了股前所未有的坚定:“各位,公益不是少数人的‘自我感动’,也不是一次性的‘作秀’。当科技把‘精准’‘可持续’‘可复制’这仨词变成真格的,公益就能从‘别人给饭吃’变成‘自己能做饭’,从‘帮一时’变成‘帮一辈子’。”

“就像马里的光伏板,不光照亮了教室,也照亮了村民的活路;就像‘ct-003’,不光救了孩子的命,也让罕见病研发有了更多盼头;就像那些漂洋过海的书本,不光传递了知识,也把不同肤色孩子的心连在了一起。这就是我理解的‘科技+公益’——用科技的力气,让善意能一直长、一直长,让每个需要帮忙的人,都能抓住属于自己的那束光。”

最后一个字落音时,大会堂里静得能听见针掉地上。紧接着,不知道是谁先站了起来,然后是第二个人、第三个人……不到十秒钟,全场近千号人齐刷刷地站起身,掌声跟潮水似的涌过来,震得头顶的水晶灯都微微晃悠。

马里老村长抹着眼泪使劲拍巴掌,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对着林晚竖大拇指,连之前对“科技公益”撇撇嘴的欧洲代表,也满脸敬佩地鼓着掌。林晚站在台上,看着这沸腾的场面,鼻子忽然一酸——她想起妈妈笔记本里写的“公益是件笨事,得耐着性子慢慢做,才能等它发芽”,现在她好像真的看到了,无数嫩芽从土里钻出来的样子:有非洲草原上的光伏电站,有医院里患儿重新站起的身影,有漂洋过海的书本,还有两个孩子手拉手的笑脸。

掌声响了整整三分钟才慢慢停住。林晚深吸一口气,再次鞠躬:“谢谢大家。但真正该谢的,是那些在公益一线扛事儿的人,是那些肯相信善意的人,还有……每一个愿意伸把手的你。”

走下演讲台,联合国秘书长的特别代表快步迎上来,紧紧握住她的手:“林女士,您的演讲太震撼了!‘科技+公益’的模式,给全球公益事业劈开了条新路子。我们必须跟星辰科技、康泰医疗深度合作,把这模式推广到更多国家!”

林晚笑着点头,心里却盘算着更急的事——得赶紧把这好消息告诉念念,告诉莱拉,告诉马里的孩子们,告诉所有相信“善意能长大”的人。公益这条路,她打定主意要一直走下去,用科技当火把,照亮更多人的路。

当天晚上,#林晚联合国演讲# #科技+公益可持续模式# 这些话题直接霸了全球社交平台的热搜。网友们翻出林晚之前做的那些公益事,评论刷得飞快:“原来公益还能这么玩!科技让善意有了长命百岁的本事!”“林总不光是商界大佬,更是公益界的定盘星,太酷了!”“求求更多企业学学这思路,赚钱和做公益本来就不该是仇人!”

林晚躺在纽约酒店的大床上,看着窗外曼哈顿的夜景,给陆哲发了条微信:“老公,我好像懂了妈妈说的‘笨事’是啥意思。就是得一步一个脚印,把每个小善意都养成能结果的树。”

陆哲秒回:“我知道,所以我会一直陪着你,把这些树种满全世界。”

手机屏幕的光映在林晚脸上,她忍不住笑了。明天,她要去逛联合国的公益项目数据库,后天还要跟几个国家的代表掰扯光伏公益咋合作……公益的路还长着呢,但只要一想到那些在远方等着光的人,脚步就格外踏实。她知道,自己不是一个人在走,身后有无数双手,正和她一起,把科技的光,变成照亮世界的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