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小说网 > 都市重生 > 继承千亿遗产后,我靠预知躺赢全 > 第10章 星辰的环保赛,惊艳全场

第10章 星辰的环保赛,惊艳全场(1 / 2)

第10章:星辰的环保赛,惊艳全场

上海国际会展中心的玻璃穹顶,在清晨七点的阳光下泛着冷冽的银辉。巨大的钢结构支架将透明玻璃分割成无数菱形,光线透过缝隙洒下来,在展厅的白色地砖上烙下移动的光斑,像一片被打碎的星空。环保创新大赛的签到处早已排起长队,参赛选手们抱着各式各样的发明装置,眼神里或紧张或兴奋,唯独展厅角落的星辰,安静得像一株等待绽放的兰草。

他穿着量身定做的小西装,藏青色的面料上绣着细若游丝的光伏板纹样,是林晚特意让裁缝加的细节。领带打得一丝不苟,却难掩小手的微微颤抖——面前的白色展台上,“北极光-1型光伏储能装置”被一层透明防尘罩覆盖,银灰色的机身线条流畅,顶端那圈尚未展开的“追光花瓣”,此刻正安静地蛰伏着,像一只蓄势待发的机械蝶。

“别紧张,”顾云裳蹲下来帮他整理了一下袖口,声音温柔,“你设计的装置是全场最亮眼的星。”

星辰抬起头,镜片后的眼睛亮得惊人:“顾阿姨,你说评委们会喜欢它吗?”

“他们会为它疯狂。”林晚不知何时站在身后,一身藕粉色西装将她衬得气色明媚,她揉了揉儿子的头发,指尖触到那柔软的发顶,心里涌起一阵暖流。这套装置,是星辰泡在星辰科技研发部三个月的成果——每天放学后,他就扎进实验室,和工程师们讨论电路设计,在电脑上画满了草稿图,甚至为了测试低温性能,把装置塞进家里的冷冻柜,冻得小脸通红也不肯放弃。

上午九点,评委团的脚步声由远及近。五位评委里,有德国极地研究所的克劳斯教授,中国科学院的李院士,还有三位来自欧美环保机构的技术专家。他们的目光扫过展厅里的百余件作品,最终在星辰的展台前停住。

“这是……光伏储能装置?”克劳斯教授推了推金边眼镜,苍老的手指轻轻叩击着防尘罩,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好奇,“但北极的光照条件特殊,极昼极夜交替,常规光伏技术在这里会大打折扣。小家伙,你凭什么认为它能行?”

星辰深吸一口气,像个小大人似的挺直腰板,按下装置侧面的蓝色按钮。随着一声极轻微的“嗡鸣”,顶端的“花瓣”缓缓展开——一圈共八片银色的柔性板,每片边缘都镶嵌着微型反光镜,镜面在光线折射下泛着细碎的银芒,如同一朵在阳光下盛开的金属花。

“教授您看,”他指着花瓣中心的黑色芯片,声音清脆却稳定,“这是我们改良的‘追光算法’,配合光敏传感器,能自动追踪散射光的最大密度区。哪怕在北极极昼的午夜,这些反光镜也能把微弱的天光集中到中央的高效光伏芯片上,保证持续5小时的稳定供电。”

他又打开装置侧面的储能舱,透明的气凝胶隔热层下,是排列整齐的电池模块。“这是低温锂硫电池,我们调整了电解液配方,在-40c的环境下,容量保持率能超过85%。而且它能同时给科考设备供电和供暖,解决了极地能源的‘双重需求’。”

评委席瞬间陷入寂静。克劳斯教授蹲下身,从公文包里掏出专业检测仪器,探针接触到装置的输出端时,他的呼吸明显一滞——屏幕上的数据跳动着,持续输出功率稳定在200w,这意味着它能同时带动两台雪地摩托和一套生命维持系统。

“上帝……”他喃喃自语,镜片后的眼睛里写满震撼,“这简直是为北极科考量身定做的移动能源站!散射光利用、低温储能、模块化设计……你是怎么想到把这些技术整合到一起的?”

中国科学院的李院士更是抚掌大笑,花白的胡须都跟着颤动:“小家伙,你这设计太妙了!不仅能用于北极,南极的科考站也能推广!那些常年被能源问题困扰的科研人员,见到它怕是要抱着你亲一口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