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小说网 > 都市重生 > 继承千亿遗产后,我靠预知躺赢全 > 第136章 星辰科技智能能源网络!行业标杆

第136章 星辰科技智能能源网络!行业标杆(2 / 2)

“这份荣誉,属于林总,属于所有相信‘未来已来’的星辰人。”顾云裳举起奖牌,声音带着哽咽,“去年此时,我们的算法还在实验室里调试,是林总拍板‘边研发边试点’,才让我们在行业还在观望时,就把智能能源网络的骨架搭了起来。没有她的远见,就没有今天的标杆。”

她身后的大屏突然切换画面,播放起林晚在实验室的工作片段:她穿着白大褂,和算法工程师们讨论到深夜;她蹲在光伏电站的逆变器旁,记录设备运行数据;她在非洲的部落里,看着孩子们因为光伏电第一次用上电灯……短片的最后,是林晚的声音:“智能能源的终极意义,不是技术有多炫,而是让每个普通人都能享受到清洁、稳定、便宜的能源。”

现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,张恒副局长感慨道:“林总的格局,配得上这份荣耀。这个项目,不仅要在全国推广,更要作为中国方案,推向全球!”

三、行业震动:从“跟随者”到“规则制定者”

表彰仪式结束后,示范基地的参观走廊成了行业交流的“主战场”。来自新疆的光伏企业老板王总拉着陈工的手,急切地问:“我们新疆的光伏资源丰富,但弃光率一直是难题,你们的系统能解决吗?”

陈工递上一份《区域定制化智能能源方案》:“我们针对新疆的日照特点,优化了储能调度算法,还加入了‘光伏+制氢’的联动模式,多余的电可以用来制氢,解决弃光问题的同时,还能发展氢能产业。下个月我们就可以派人去对接。”

当天,就有23家企业与星辰科技签订合作意向书,其中包括德国西门子、澳大利亚必和必拓等国际巨头。西门子的亚太区总裁在签约后说:“我们考察了全球的智能能源项目,星辰科技的方案是最成熟、最具可复制性的。我们计划将这套系统引入慕尼黑的光伏园区,打造欧洲的‘零碳样板’。”

“以前我们是跟着行业趋势走,现在行业在跟着我们的方案走。”顾云裳站在基地顶楼的观景台,俯瞰着江城的光伏屋顶连成一片蓝色的海洋,对前来视察的林晚说。

林晚望着大屏上持续跳动的“0碳排放”数据,轻声回应:“这只是第一步。接下来,我们要把这套系统推广到全国100个城市,再通过晚星国际的资源网络,把它带到东南亚、非洲的偏远地区。我们要做的,不是一个项目的成功,是定义一个时代的能源规则。”

四、江城的“零碳黄昏”:未来已来的模样

傍晚6点,夕阳的金辉透过光伏玻璃穹顶,在数据大屏上投下长长的光影。大屏显示,江城当日的总发电量已突破1000万千瓦时,而碳排放始终维持在“0”。

城市的街道上,100辆“零碳公交”正平稳行驶,车顶的光伏板在余晖中泛着柔光;居民小区的屋顶上,分布式光伏板将最后一缕阳光转化为电能,存入家用储能柜;就连江边的码头,起重机也换上了“光伏动力”,作业时不再有黑烟……整个江城,仿佛一座巨大的“能源有机体”,在智能网络的调控下,有序地呼吸、运转。

一位来参观的小学生,指着数据大屏上的“0碳排放”问妈妈:“妈妈,这是不是说,我们的城市再也不会有雾霾了?”妈妈笑着点头,眼里闪着憧憬的光。

夜幕降临,基地的光伏玻璃外墙亮起蓝色的流光灯带,如同一道星河,将整个建筑勾勒成未来的模样。林晚站在观景台,看着这座被智能能源网络点亮的城市,忽然想起母亲苏清媛的话:“真正的强大,是能让更多人因为你的努力,看到更美好的未来。”

而在地球的另一端,非洲某部落的孩子们,正因为星辰科技的光伏公益项目,第一次在电灯下完成了作业。他们不知道,遥远的中国江城,有一个和他们的光伏板同根同源的智能网络,正在定义着人类能源的未来。这场由预知开启、由技术推动的能源革命,才刚刚拉开序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