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小说网 > 都市重生 > 继承千亿遗产后,我靠预知躺赢全 > 第106章 陈雪成立工作室!编剧女王

第106章 陈雪成立工作室!编剧女王(1 / 2)

第106章:陈雪成立工作室!编剧女王

四月十六下午2点,江城文创园的青石板路上,暖风裹挟着栀子花的清香扑面而来。位于园区核心位置的“雪影工作室”门前,一座高3米的粉色与白色相间的气球拱门格外惹眼,拱门顶端缀着一个银色的胶片造型气球,随风轻轻转动;拱门两侧的花架上,整齐摆放着数十盆盛开的粉玫瑰,花瓣上还挂着清晨的露珠,在阳光下折射出细碎的光——这是林晚特意叮嘱助理从昆明空运来的,她记得陈雪曾说过,粉玫瑰象征“温柔的坚持”,像编剧在文字里的执着。

工作室的原木色招牌挂在深灰色石墙上,“雪影工作室”五个黑色手写体字出自陈雪之手,笔锋苍劲中带着细腻,旁边嵌着一块黄铜牌,上面用阴刻工艺刻着“编剧创作与新人孵化基地”,下方的小字落款是“晚星资本战略支持”,没有浮夸的装饰,却低调地彰显着背后的支撑力量。门口的台阶上,铺着红色的地毯,两侧摆放着影视圈同行送来的花篮,“恭喜陈雪老师开启新征程”“祝雪影工作室桃李满天下”的缎带随风飘扬,热闹却不喧哗。

推开玻璃门,风铃发出“叮铃叮铃”的清脆声响,工作室内部的设计透着浓郁的文艺气息与温度。一楼是开放式接待区,浅灰色的亚麻布艺沙发围着圆形橡木茶几,茶几上摆着一本塑封的《时光里的信》剧本复印件——这是陈雪的第一部获奖作品,封面上盖着“金镜头奖最佳原创编剧”的金色印章,边角被摩挲得微微泛白;墙面上,错落有致地挂着十余张电影海报:《时光里的信》里穿着白衬衫的少年倚在老槐树下,《城南旧事新编》中梳着麻花辫的女孩牵着骆驼走过胡同,《星空下的约定》里的情侣在极光下相拥……这些都是陈雪执笔的爆款作品,票房与口碑双丰收。海报间隙,穿插着几块白色展示板,上面贴着新人编剧的习作片段,稚嫩的字迹旁画着彩色批注,最显眼的一块板上写着“每一个故事都值得被看见”。

沿着旋转木梯上到二楼,便是核心创作区。走廊的墙面上贴满了经典电影台词的手写体便签,“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,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”“世界上有那么多城镇,城镇里有那么多酒馆,她却走进了我的”,营造出沉浸式的创作氛围。十间独立的编剧工作室门上,分别挂着“灵感屋”“故事阁”“拾光斋”等木质小牌,每间屋子都配着落地窗,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定制的实木书桌上,书架上塞满了国内外经典剧本集、文学名着,从莎士比亚戏剧到老舍的《茶馆》,从好莱坞经典剧本到独立电影脚本,应有尽有;窗台上摆放着形态各异的多肉植物,饱满的叶片透着生机,为静谧的创作空间添了几分活力。

最里间的“孵化室”是整个工作室的核心,面积最大,中央摆着一张椭圆形会议桌,周围是柔软的座椅;正面的投影幕布上,正滚动播放“星芒新人编剧培养计划”的ppt,从“剧本创作基础培训”“资深编剧一对一指导”,到“项目对接资源库”“创作资金扶持”,每个环节都标注得清晰完整;旁边的白板上,用彩色马克笔写着第一批招募的5名新人名字,每个人名后都用括号标注着擅长领域——“苏晓(青春校园)”“李伟(悬疑推理)”“赵玥(家庭伦理)”,字迹工整,透着期待。

开业现场早已聚满了人,影视圈的知名导演、制片人穿着得体的正装,与文创园的同行寒暄;几位背着双肩包的年轻学生格外显眼——他们是陈雪两年前资助过的电影学院编剧专业学子,如今特意赶回来祝贺。人群中,陈雪穿着一袭淡紫色真丝连衣裙,裙摆上用银线绣着细小的胶片图案,这是林晚送她的开业礼物,寓意“用文字编织光影故事”;她的头发松松挽成低髻,别着一枚银色的钢笔造型发夹,那是她第一次获得编剧奖时林晚送的;脸上带着既紧张又兴奋的红晕,双手握着一束粉玫瑰,接待来宾时,指尖还会因激动微微颤抖。

“晚晚!你可来了!”陈雪一眼就看到了站在门口的林晚,眼睛瞬间亮得像盛满了星光,快步穿过人群迎上去,手里还攥着一把镀金剪刀——等会儿剪彩要用的。林晚身着米白色羊绒针织开衫,内搭浅蓝色牛仔裤,脚上是一双白色帆布鞋,比平时在商业场合多了几分休闲亲和;手里提着一个深棕色的锦盒,盒面上绣着暗纹;身后跟着晚星资本文化投资部的张总监,手里捧着一份红色封面的投资协议,封面上印着“雪影工作室战略投资协议”。

“恭喜你,陈雪。”林晚笑着递过锦盒,声音温柔,“开业礼物,希望‘雪影工作室’能像这把钢笔一样,写出更多有温度的好故事。”锦盒被轻轻打开,里面是一支纯银打造的钢笔,笔帽上用微雕工艺刻着“雪影”二字,笔身缠着细小的红色绒线,是林晚特意找苏州老匠人定制的,耗时整整一个月。

陈雪小心翼翼地接过钢笔,指尖摩挲着冰凉光滑的笔身,眼眶瞬间微微发热。她想起三年前,自己还是个在城中村出租屋里熬夜写剧本的新人,房间里只有一张吱呀作响的旧书桌,投出去的《时光里的信》剧本屡屡石沉大海,是林晚的晚星资本在“新人剧本征集活动”中发现了它,林晚亲自给她打电话说“这个故事里的亲情太打动人了,值得被更多人看见”;后来拍摄时资金短缺,又是林晚追加了2000万投资,让她能完整呈现剧本里“老书店与时光信件”的细节;现在成立工作室,林晚更是毫不犹豫地决定投资1亿,还帮她对接了电影学院的新人资源。“谢谢你,晚晚,”陈雪的声音带着一丝哽咽,“每次我人生的重要节点,你都在。”

下午2点30分,剪彩仪式在主持人的宣布声中正式开始。红色的绸带横跨在工作室门口,上面系着五个金色的花球,每个花球下方都挂着小卡片,写着“初心”“传承”“梦想”“温度”“新生”。陈雪站在绸带中央,左边是林晚,右边是国内知名导演张一白,两侧还站着两位影视公司的总裁。当主持人喊出“3!2!1!剪彩!”,五把剪刀同时落下,红色绸带应声断开,现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;礼炮“砰”地响起,金色彩带如漫天星辰般落下,沾在众人的肩头和发间,氛围瞬间推向高潮。

致辞环节,陈雪接过主持人递来的话筒,指尖因用力而微微泛白,她深吸一口气,目光扫过台下的人群,最后定格在林晚身上:“三年前,我站在出租屋里,看着满桌的剧本手稿,连吃饭都要算计着钱,那时我从没想过,有一天能拥有自己的工作室。今天能站在这里,最该感谢的人,是林晚——林总。”

台下安静下来,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她们身上。“当初《时光里的信》投了17家公司,没有一家愿意接手,是林总说‘好故事不该被埋没’,让晚星资本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;拍摄时,为了还原剧本里的老书店场景,预算超支30%,是林总说‘细节决定成败,钱我来解决’;现在成立工作室,林总不仅投资1亿,还帮我们搭建了新人培养的资源网。”陈雪的声音哽咽了一下,抬手擦了擦眼角,“没有林总,就没有今天的‘编剧女王’陈雪,更没有‘雪影工作室’。”

“说得好!”张一白导演率先鼓掌,笑着补充,“我第一次和陈雪合作时,她还很腼腆,但林总当时就跟我说‘这姑娘有灵气,对故事的敏感度远超同龄人,要多帮衬’,现在看来,林总的眼光从来没错过。”

陈雪稳定了情绪,举起话筒继续说:“‘雪影工作室’不只是我个人的创作平台,更是新人编剧的‘孵化池’。我们今天正式推出‘星芒计划’——每年从全国高校和民间招募10名有潜力的新人编剧,提供免费的系统培训、每人10万元的创作启动资金,还会对接晚星资本旗下的影视项目资源,让他们的剧本有机会搬上大银幕、小荧屏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