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小说网 > 都市重生 > 继承千亿遗产后,我靠预知躺赢全 > 第96章 海外油田扩产!收益翻倍

第96章 海外油田扩产!收益翻倍(1 / 2)

第96章:海外油田扩产!收益翻倍

四月初六上午11点,哈萨克斯坦里海沿岸的“星辰油田”基地,正被中亚正午的烈阳炙烤成一片流动的金黄。空气里弥漫着沙粒与原油混合的独特气息,热浪像透明的绸缎裹在身上,刚站定片刻,后背的衣衫就被汗水洇出深色的印子。钻井平台的钢铁塔架直插云霄,在强光下泛着冷冽的银辉,每一寸金属表面都蒸腾着细密的热气,用手触碰会瞬间感受到灼人的温度。巨大的抽油机如沉默的机械巨人,不知疲倦地上下摆动着长臂,“哐当——哐当——”的沉闷声响顺着沙质地表蔓延,震得脚边的沙粒微微颤抖,连远处连绵的沙丘都仿佛跟着这节奏轻轻起伏。

沙漠的轮廓在阳光下格外清晰,沙丘在风的长期雕琢下呈现出流畅的弧线,像被上帝亲手抚平的褶皱。偶尔有几只深褐色的耐旱蜥蜴,从滚烫的沙面下钻出来,拖着长长的尾巴飞快窜过,留下一串细碎的脚印后,又瞬间钻进沙窝的阴影里,消失得无影无踪。油田边缘的铁丝网外,几株半枯的骆驼刺顽强地挺立着,叶片被晒得发脆,却仍紧紧抓住贫瘠的沙土,像是这片荒漠里倔强的守护者。

基地的控制室里,空调正全力运转,吹出的冷风勉强抵挡住室外的热浪。宋明穿着件洗得发白的藏蓝色工服,领口和袖口沾着几处淡褐色的油污——那是昨天调试3号钻井平台时不小心蹭到的,他随手抹了两把,却留下了更深的印子。安全帽的红色系带勒在黝黑的脸颊上,压出两道浅浅的沟壑,他手里攥着一份边缘卷起、写满红色批注的报告,指腹因长期握笔而磨出厚厚的茧子。控制室的仪表盘上,绿色的指示灯整齐排列,屏幕上的数据流如彩色光带般不停跳动,实时显示着每口油井的压力、流量和温度,其中代表3号平台的数据流旁,亮着一个醒目的绿色“正常”标识。

“阿伊莎,再把3号平台的采出水回用率数据调出来我看看。”宋明朝着控制室角落的年轻女孩喊道。阿伊莎是当地招聘的环保专员,扎着紧实的马尾,脸上带着哈萨克族姑娘特有的深邃轮廓,她闻言立刻敲击键盘,屏幕上瞬间跳出一组柱状图:“宋经理,昨天24小时的回用率稳定在98.7%,比设计标准还高0.3%,处理后的水质ph值7.2,完全符合灌溉用水标准。”

宋明点点头,走到屏幕前仔细核对,手指在数据点上轻轻点了点:“很好,下午再去灌溉区看看梭梭林的长势,要是土壤湿度不够,就把回用水的供应量再提5%。”他话音刚落,桌面上的视频会议终端突然亮起,屏幕上跳出“晚星国际总部接入”的提示,他立刻整理了一下工服领口,快步走到镜头前站定。

与此同时,千里之外的江城,晚星国际总部的“云镜”视频会议室里,正弥漫着淡淡的咖啡香气。这间能容纳20人的会议室采用极简风设计,浅灰色的地毯吸走了所有脚步声,墙面是柔和的米白色,唯一的装饰是一幅巨大的世界能源分布图,图上用蓝色光点标注着晚星资本的能源布局,其中哈萨克斯坦的“星辰油田”格外醒目。4K超清屏幕占据了整面墙,将油田的实时画面巨细靡遗地铺展开来——从钻井平台的钢铁结构,到沙漠边缘的梭梭林,甚至连风掠过沙面的纹路都清晰可见,仿佛伸手就能触摸到那片遥远的荒漠。

林晚坐在胡桃木会议桌的主位,桌面经过手工打磨,泛着温润的光泽,能清晰映出她身上米白色西装套裙的轮廓。她面前的12.9英寸平板上,实时刷新着油田的产能数据图表,淡蓝色的背景上,“年产能预估”的柱状图如春笋般拔节生长:去年的“50万吨”还带着浅灰色的历史印记,今年的预估数字则用鲜亮的蓝色标注,牢牢定格在“100万吨”的刻度上,柱状图顶端的红色箭头直指上方,透着强劲的增长势头。图表右侧的利润测算模块里,“年利润预计突破1亿”的数字用加粗的红色字体显示,5%”。

“林总,宋经理那边已经接通了。”助理小陈轻声提醒,将一杯温度刚好的柠檬水放在林晚手边——她知道林晚开会时不爱喝太甜的饮料,特意只加了两片青柠。

林晚微微点头,指尖在平板上轻点,屏幕上的画面立刻切换到控制室的场景。当看到宋明身上沾着油污的工服时,她忍不住弯了弯嘴角:“宋经理,辛苦你了,这是星辰油田扩产后的第一份实时汇报,我们都很期待。”

视频那头的宋明听到声音,原本紧绷的肩膀瞬间放松了些,他举起手里的报告,镜头随之拉近,能看到纸上密密麻麻的手写批注:“林总,您看,这是3号钻井平台昨天的投产数据。我们新增的3号平台用的是最新的AI智能钻井系统,钻头采用的是美国斯伦贝谢的pdc复合钻头,自适应调节精度能到0.1毫米,比传统设备的钻进速度快了40%,而且每米的能耗还降低了25%。昨天24小时的累计进尺达到了320米,创下了整个里海沿岸油田的单日纪录!”

他一边说,一边用手指着报告上的数据表格:“您再看产能,1号和2号平台现在每天稳定产油1300吨,3号平台投产后,单日产能直接冲到了2600吨,按照这个进度,今年的年产能肯定能突破100万吨,比去年翻整整一倍!”

会议室里的投资团队成员们顿时有了动静。负责能源板块的投资总监李哲推了推金边眼镜,拿起桌上的计算器快速敲击:“按当前国际油价75美元\/桶计算,100万吨原油大概是730万桶,营收差不多能到5.475亿美元,扣除开采成本、运输费和税费,年利润突破1亿人民币完全没问题,要是油价再涨点,利润还能再往上走。”

林晚没有立刻接话,而是将目光转向屏幕右下角的“环保数据”板块——那里实时显示着油田的碳排放、采出水回用率和固废处理率。她指尖在平板上轻触,将这部分画面放大:“宋经理,产能和利润的数据很亮眼,但我们之前反复强调的环保技术,落地情况怎么样?当地政府的表彰具体是什么级别,有哪些实际的政策支持?”

听到“环保”两个字,宋明的眼睛瞬间亮了,他转身走到另一块屏幕前,调出环保设施的实时画面:“林总,您放心,环保这块我们一点没含糊!为了达到当地的绿色开采标准,我们前后投入了2000万人民币升级设施,现在整个油田的环保指标都远远超过了要求。”

画面切换到油田的水处理区,几座巨大的蓝色沉降罐整齐排列,罐顶的管道如银色的血管般相互连接。宋明的声音带着自豪:“这是我们的三级水处理系统,采出来的原油先进入一级沉降罐,通过重力分离出大部分水;然后进入二级超滤膜系统,过滤掉水中的悬浮物和油分;最后进入三级微生物降解池,用我们从国内引进的高效降解菌,把水里的有机污染物分解成无害物质。现在采出水的回用率稳定在98%以上,处理后的水清亮得能直接养鱼,我们专门建了两条输水管线,一条给钻井设备冷却,另一条用来灌溉油田边缘的梭梭林,完全实现了‘零排放’。”

他又切换到抽油机的画面,镜头聚焦在抽油机顶部的蓝色光伏板上:“我们还给所有12台抽油机都加装了柔性光伏板,每块板的功率是300w,白天的发电量能满足抽油机60%的电力需求,剩下的40%我们也没采购火电,而是和当地的风电企业签了长期协议,用的全是清洁能源。上个月哈萨克斯坦能源部来检测,我们的碳排放比当地行业标准低了整整30%,他们的检测负责人说,这是里海沿岸第一个‘近零碳’油田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