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晚点点头,指尖在会议桌上轻轻敲击着:“现金流优先用于‘晚星国际’的海外新能源布局,暂时不进行分红。密切关注opEc的减产协议,若国际油价波动超过10%,立刻启动套期保值方案,锁定未来6个月的销售价格,对冲市场风险。”
“明白,我们已与摩根大通的大宗商品团队建立合作,随时准备启动套期保值操作。”卡里姆恭敬回应。
待三地团队汇报完毕,林晚深吸一口气,目光扫过三个屏幕:“现在宣布‘晚星国际’的组织架构及核心人事任命——公司总部设立在香港,依托香港的金融自由港优势,统筹亚太、欧美、中东业务;纽约设立股权投资部,由戴维担任总监,负责北美科技股投资及并购;伦敦设立不动产管理部,由伊芙琳担任总监,管控欧洲庄园、商业地产及后续收购的海外物业;迪拜设立能源事业部,由卡里姆担任总监,专注油田运营及中东新能源项目开发。此外,我已聘请前摩根士丹利跨国资产管理总监张诚先生担任‘晚星国际’cEo,全面负责公司日常运营及战略制定。”
话音刚落,会议桌正前方的投影幕布突然亮起,出现了一位穿着深蓝色西装、气质沉稳的中年男人——正是张诚。他对着镜头微微颔首,声音厚重而有力:“感谢林总的信任。‘晚星国际’的核心运营策略为‘分散投资+精准聚焦’:股权端聚焦人工智能、新能源、生物医药三大高成长赛道;不动产端深耕高端度假、核心城市商业地产两大领域,确保稳定现金流;能源端兼顾传统原油的稳定收益与海外光伏、氢能项目的长期布局,实现‘传统+新兴’双轮驱动。下周我将提交《跨国资产配置详细方案》,方案将包含风险控制模型、资产组合比例及年化收益预测,确保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,实现不低于15%的年化收益率。”
张诚在跨国资产管理领域有近20年经验,曾主导过百亿美元级别的全球资产整合案,业内口碑极佳。有他坐镇,林晚对“晚星国际”的运营彻底放心。她端起桌角的凉咖啡抿了一口,冰冷的液体让她的思路更加清晰:“我补充三点核心原则:第一,风险可控优先于收益最大化,所有投资决策必须经过‘团队初审+风控复审+cEo终审’三重审核,禁止任何投机性操作;第二,资源协同,国内星辰科技、新能科技的技术与‘晚星国际’的海外市场、能源资源必须形成闭环,比如将国内的光伏储能设备引入中东油田的配套设施;第三,信息透明,每月提交资产运营报告,每季度进行审计,确保所有操作可追溯、可核查。”
“收到!”三地团队与张诚异口同声地回应,声音里满是信服。
这场跨国视频会议整整持续了两个半小时,从资产权属的法律梳理到公司注册的流程细节,从人事任命的权责划分到后续的人才招聘计划,每个环节都讨论得细致入微。当最后一个议题结束时,纽约的天空已泛起鱼肚白,伦敦的夕阳正染红金融城的天际线,迪拜则是烈日当空的正午——三个时区的团队,因“晚星国际”的成立,第一次形成了紧密的协作闭环。
挂断视频,书房里瞬间恢复了安静,只剩下林晚轻微的呼吸声。她靠在真皮座椅上,缓缓闭上眼睛,脑海里浮现出“晚星国际”的战略蓝图:以香港为枢纽,用北美科技股的高收益反哺欧洲不动产的长期持有,用中东油田的稳定现金流支撑海外新能源的布局,最终实现“技术+资本+资源”的全球化联动。
桌上的平板电脑还停留在“晚星国际”的logo设计稿上——深蓝色的背景象征着全球市场的广阔,一颗银色的五角星与一轮弯月交相辉映,“星”取自“星辰科技”,“晚”取自她的名字“林晚”,既代表着国内事业与海外布局的一脉相承,也寓意着“星光伴月,照亮全球”的野心。
“咚咚咚——”敲门声响起,袁琳端着一杯温热的蜂蜜水走进来,轻声道:“林总,张诚总监刚发来一份补充文件,里面提到想在澳大利亚收购一处100兆瓦的光伏电站,该电站靠近矿业区,用电需求稳定,且澳大利亚的可再生能源补贴政策持续到2030年,收购后可将我们的储能设备配套销售,形成‘光伏+储能’的完整解决方案。”
林晚接过文件,快速浏览后,眼中闪过一丝赞许:“这个思路很对,符合‘资源协同’的原则。让张诚尽快启动尽职调查,重点关注三个方面:一是电站的实际发电量与备案数据是否一致,二是当地电网的并网条件及输电损耗,三是补贴政策的连续性。如果尽职调查通过,授权他动用不超过3亿人民币的资金完成收购。”
“好的,我马上传达给张诚总监。”袁琳低头记录,抬头时看着林晚从容自信的侧脸,心里满是敬佩——从一年前那个应对顾家内斗时还带着些许青涩的继承人,到如今运筹帷幄的跨国控股方,林晚的成长速度快得惊人,仿佛早已在心中勾勒好了整个商业版图的轮廓。
林晚抬手拉开厚重的窗帘,春日的暖阳瞬间涌进书房,洒在她身上,暖洋洋的。她看着窗外波光粼粼的湖面,嘴角扬起一抹坚定的笑意——成立“晚星国际”不是终点,而是她商业版图国际化的起点。未来,她要让“晚星”的光芒,真正穿透地域的界限,在全球的商业舞台上,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。而此刻,她已做好了万全准备,迎接这场属于她的跨国征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