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6章:新能科技!产品爆火
二月十二的江城,初春的阳光终于挣脱了连日阴雨的束缚,暖融融地洒在会展中心的广场上。临时搭建的白色大棚像一朵巨大的,稳稳扎根在广场西侧,棚顶的红色横幅被风吹得猎猎作响,“新能科技·智能便携充电桩全球首发暨招商会”二十个金色大字在阳光下闪着耀眼的光。
距离发布会开始还有一个小时,大棚外已经排起了蜿蜒的长队。穿西装革履的经销商们手里攥着名片,时不时抬头看一眼大棚入口的电子屏,上面滚动着“距离预售开启还有01:23:45”的倒计时;扛着摄像机的记者们挤在队伍前列,镜头盖都没来得及摘,就对着同行打听:“听说这次的充电桩能揣进包里?真有那么神?”;还有几个穿着电动车品牌工服的年轻人,正低头对着平板讨论:“要是快充技术真像传闻中那么牛,我们老板肯定要批量采购。”
大棚入口处,新能科技的员工们忙得脚不沾地。穿蓝色马甲的志愿者引导着来宾签到,桌上的产品宣传册很快就被拿空;技术部的小伙子们正围着最后一台展示样机做调试,手里的万用表“滴滴”作响,其中一个戴眼镜的年轻人擦了擦额角的汗,对同伴说:“再检查一遍充电接口,别等会儿演示出问题。”
林晚的车停在西侧的VIp通道旁时,正好是下午一点半。司机拉开车门,她踩着米白色的小羊皮高跟鞋下车,浅灰色的意大利手工西装外套随着动作轻轻扬起,露出内搭的白色真丝衬衫——领口别着的那枚珍珠胸针,是母亲苏清媛留下的遗物,圆润的淡水珍珠泛着柔和的虹彩,与她耳后的碎钻耳钉遥相呼应,低调中透着难以掩饰的贵气。
“林总,您来了!”新能科技的创始人张磊快步迎上来,他今天特意换了一身深蓝色的定制西装,却还是习惯性地撸起了袖子,露出手腕上那块磨得发亮的运动手表。半年前,他还是个在地下室里啃泡面、为研发资金愁得头发大把掉的创业者;如今,公司的估值翻了十倍,新品未发就订单不断,这一切的转折点,都始于林晚那笔200万的投资。
“准备得怎么样?”林晚笑着问,目光扫过张磊略显紧张的脸,“看你这状态,比当年第一次融资时还紧张。”
“能不紧张吗?”张磊抓了抓头发,语气里带着抑制不住的激动,“昨天晚上团队加班到三点,把所有数据又核对了一遍,光是预售通道的服务器就扩容了三次,就怕今天崩了。对了林总,您推荐的那批石墨烯材料,昨天最后一批刚到货,质量比我们预期的还好,充电效率又提升了5%!”
两人边说边往里走,大棚内的热闹瞬间扑面而来。入口处的签到台旁,几个经销商正围着新能科技的销售总监追问:“你们这充电桩的代理政策到底怎么样?我们想拿下华东地区的总代!”“首批货什么时候能发?我手上有二十个4S店的订单等着呢!”
穿过拥挤的人群,第一排的贵宾席已经备好。桌上摆着印着新能科技logo的矿泉水和笔记本,旁边还放着一小盒精致的马卡龙——是张磊特意让人准备的,知道林晚喜欢甜食。林晚坐下后,指尖无意识地转着一支银色钢笔,目光落在前方的展示区:
展示台用白色亚克力搭建,灯光从底部向上打,把台面上的三台智能充电桩照得格外醒目。充电桩通体采用哑光银灰色金属材质,边缘做了圆润的倒角处理,避免磕碰;主机只有巴掌大小,厚度不足三厘米,侧面有一个type-c接口,既可以给充电桩充电,也能反向给手机供电;旁边的可折叠充电线像一条黑色的丝带,展开后有两米长,折叠后则能塞进主机顶部的凹槽里,严丝合缝;展示台的电子屏上,实时滚动着产品的核心参数:“充电功率60w,充电10分钟续航80公里,重量500克,适配95%以上新能源车型,支持App远程控制充电状态”。
“林总,您看这个App界面,也是按您的建议改的。”张磊凑过来,打开手机展示,“简化了操作步骤,老人也能一键启动充电,还能显示附近的共享充电桩位置,用户粘性肯定能上去。”
林晚点点头,目光落在电子屏上跳动的“预售倒计时”:还有十分钟,发布会就要开始了。她想起半年前第一次见到张磊时的场景——那个穿着洗得发白的t恤、抱着一摞技术图纸的年轻人,在咖啡馆里跟她讲了三个小时的“便携充电梦”,眼里的光比今天的阳光还要亮。当时她听完,没有犹豫就决定投资,不仅因为技术可行,更因为张磊团队身上那股“不撞南墙不回头”的韧劲,以及这个产品切中了新能源车主最核心的痛点:充电慢、找桩难、便携性差。
“各位来宾,各位媒体朋友,大家下午好!”随着主持人清亮的声音响起,大棚内渐渐安静下来。聚光灯打在舞台中央,穿红色礼服的主持人微笑着说:“欢迎大家来到新能科技智能便携充电桩的首发仪式!今天,我们将共同见证一款可能改变新能源出行格局的产品诞生!接下来,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,有请新能科技创始人、cEo张磊先生!”
掌声如雷。张磊深吸一口气,整理了一下西装领口,快步走上台。接过话筒时,他能清晰地感觉到手心的汗,但当目光扫过第一排林晚鼓励的眼神时,心里的紧张瞬间消散了大半。
“大家好,我是张磊。”他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,却异常真诚,“站在这里,我想先感谢一个人——林晚女士。半年前,当我们团队拿着技术方案四处碰壁,连房租都快交不起的时候,是林总相信我们,给了我们200万启动资金,还推荐了石墨烯快充技术,帮我们解决了最核心的技术瓶颈。没有她,就没有今天的新能科技,更没有这款智能便携充电桩。”
台下响起一阵善意的哄笑,林晚微微颔首,算是回应。
“言归正传,我们为什么要做这款产品?”张磊话锋一转,拿起展示台上的充电桩,“在座的各位,有多少人经历过‘电动车半路没电,在路边等救援’的尴尬?请举手。”
台下近一半的人都举起了手,包括几个记者和经销商。
“这就是我们的初衷。”张磊的声音沉了下来,“传统充电桩体积大、安装难,家用充电桩又受限于场地;而市面上的便携充电宝,要么充电慢,要么重量超过两公斤,根本不实用。我们团队花了三年时间,测试了上百种材料,终于做出了这款‘智能便携充电桩’。”
他走到演示区,旁边早已备好一辆白色的新能源汽车。张磊将充电桩的插头插进汽车充电口,按下主机上的“启动”键,电子屏上的续航数字立刻开始跳动:“大家看,现在汽车的续航是120公里,我们开始充电。”
他看了一眼手表:“十分钟后,我们再来看结果。在这期间,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它的核心优势。”他举起充电桩,“第一,快充!采用林总推荐的石墨烯复合电极技术,充电效率是传统便携充电宝的3倍,充电10分钟,续航80公里,完全能解决应急需求。第二,便携!重量只有500克,比一瓶矿泉水还轻,折叠后可以放进随身背包、甚至口袋里,随时随地都能充。第三,智能!连接App后,可以实时查看充电进度、设置充电时间,还能共享充电桩给其他车主,赚取收益。第四,适配性强!支持95%以上的新能源车型,无论是轿车、SUV还是面包车,都能使用。”
台下的议论声渐渐大了起来,几个经销商已经开始低头跟身边的同伴交流,眼神里满是兴趣。
“好了,十分钟到了。”张磊走回汽车旁,指着仪表盘,“大家看,现在的续航是200公里——整整增加了80公里!”
“哇!真的假的?”
“这么快?比我家的固定充电桩还快!”
“我刚才看了,这充电桩才巴掌大,太方便了!”
惊叹声此起彼伏,记者们的闪光灯“咔嚓”作响,把张磊和充电桩的身影定格在镜头里。
“大家可能会问,这么好的产品,多少钱?”张磊笑着说,“我们的定价是——999元!”
台下瞬间炸开了锅。这个价格远低于大家的预期——市面上普通的便携充电宝都要1500元以上,而新能科技的智能充电桩不仅功能更强,价格反而更便宜。
“张总,这个价格能赚钱吗?”有记者大声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