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章 珠宝!银行保险箱惊喜(1 / 2)

第17章:珠宝!银行保险箱惊喜

大年初十二的上午,阳光透过江城银行总行那盏直径十米的玻璃穹顶,像被揉碎的金箔般洒在一楼大厅的印度黑花岗岩地面上,映得穹顶下方悬挂的水晶吊灯都黯然了几分。林晚跟着袁琳穿过铺着深棕色厚羊毛地毯的VIp通道,脚踩上去没有半点声响,只有羊毛的柔软裹着鞋底,与普通银行网点冰冷的瓷砖地面形成天壤之别。她们要去的是位于地下一层的“贵重物品寄存室”——这里是银行安保等级最高的区域,连空气里都透着让人安心的“厚重感”,不像楼上会客室那样满是茶香与暖意。

“林女士,贵重物品寄存室需要‘身份+密码’双重验证,您先把身份证贴近这个感应区,再输入安德鲁律师上周给您的初始密码。”袁琳站在一扇厚达十厘米的防暴门前停下,门身泛着冷硬的不锈钢光泽,门把手上的德国进口密码锁数字键没有丝毫磨损,显然日常维护得极好。她从随身公文包里拿出一个黑色智能验证终端,屏幕亮起来时泛着柔和的蓝光,语气比平时更严谨,“您放心,这里24小时有武警巡逻,每小时会做一次巡查记录,监控是4K超高清的,连保险箱上的指纹都能拍清楚;而且恒温恒湿系统全年运转,温度控制在20c左右,湿度50%,特别适合存放珠宝字画——芈女士(苏清媛的化名)三年前租下31个保险箱时,特意确认过这些参数,每年都按时打租金,从没断过,连我们客户经理都好奇她存了什么宝贝。”

林晚接过验证终端,指尖轻轻拂过冰凉的屏幕,先将身份证贴近感应区——终端发出一声清脆的“嘀”,屏幕上跳出“身份验证通过”的绿色字样,像一颗定心丸。她深吸一口气,输入安德鲁邮件里标注的初始密码:前六位是她的生日后六位是生母苏清媛的生日指尖按在数字键上,每按一下都能感受到键位轻微的回弹,像是在与二十多年未见的生母做一场跨越时空的互动。按下最后一位数字的瞬间,防暴门发出“嗡”的轻响,像巨兽苏醒般缓缓向两侧滑动,露出里面用白色吸音板装修的寄存室,连门滑动的噪音都被吸得干干净净。

寄存室里,一排排深灰色的保险箱整齐得像列队的士兵,每个箱体都是加厚钢板打造,表面喷着哑光漆,避免强光反射损伤箱内物品;箱体上的编号是激光雕刻的白色数字,在暖白色嵌入式LEd灯的照射下格外清晰。灯光柔和得像清晨的阳光,刚好能看清箱内物品,又不会让珠宝因强光褪色、字画因紫外线老化。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雪松味防尘香薰,干燥又清新,没有半点普通储藏室的霉味或金属味。

“芈女士租的是101到131号,共31个保险箱,都在最里面这排,离监控最近,也最安全。”袁琳领着林晚走到寄存室尽头,指着编号“101”的保险箱,“每个箱子的独立密码都是您和芈女士的生日组合,和初始密码一样,您试试打开第一个?”

林晚蹲在101号保险箱前,指尖再次输入那串熟悉的生日数字,按下“确认”键的瞬间,箱门发出“咔嗒”一声轻响,像解锁了一个尘封已久的秘密。她屏住呼吸,轻轻拉开箱门——首先撞进眼帘的是一块深红色的意大利进口丝绒衬布,绒面细腻得像婴儿的皮肤,用手轻轻拂过,能感受到绒毛微微的回弹。衬布上整齐摆放着十几件珠宝,每一件都闪着夺目的光,连衬布的褶皱里都透着“昂贵”的气息。

最显眼的是一条鸽血红宝石项链,吊坠足有指甲盖大小,在灯光下泛着浓郁的红色,像刚从深海里捞出来的鲜活珊瑚,边缘镶嵌的碎钻闪着细碎的光,连链条都是pt950铂金的,泛着冷冽的金属光泽。旁边是一条海蓝宝石手链,每颗宝石都有黄豆大小,澄澈得能看到里面细微的天然纹路,串在铂金链条上,轻轻晃动时,宝石碰撞发出“叮叮”的轻响,像雨滴落在湖面般清脆。还有一对钻石耳钉,钻石是圆形切割的,净度看起来极高,在灯光下折射出彩虹般的光斑;一枚祖母绿戒指,宝石颜色浓郁,戒托是18K白金的,还嵌着一圈小钻石,奢华却不张扬。

“我的天……这些宝石也太亮了吧?”林晚的手指轻轻碰了碰红宝石吊坠,冰凉的宝石瞬间吸走指尖的温度,重量比她想象中沉——后来她才知道,这颗红宝石足有5克拉,达到了GIA(美国宝石学院)认证的“鸽血红”顶级标准,净度是VVS1(极微瑕),没有任何肉眼可见的杂质。

“林女士,您手里这颗红宝石,在苏富比去年的拍卖会上,同款品质的5克拉鸽血红,成交价超过800万。”袁琳凑过来,眼睛里满是惊叹——她从事金融行业多年,见过不少客户的贵重物品,却从没见过这么多高品质的珠宝集中存放,“您看这海蓝宝石,颜色是‘圣玛利亚蓝’,是海蓝宝石里的顶级色,每颗都达到了‘无烧’(未经过加热优化)标准,单这条手链就值300万以上。”

林晚没说话,又起身打开102号保险箱——里面铺着米白色丝绒,放着四幅用锦缎包裹的卷轴,锦缎是暗纹云纹样式,摸起来光滑细腻。她小心翼翼地展开其中一幅,是明代画家唐寅的《墨竹图》,纸张虽然泛黄,却没有半点破损或霉斑,能闻到一股淡淡的墨香与纸张的陈旧气息——不是霉味,是老字画特有的“岁月香”。墨色浓淡相宜,竹叶的笔触灵动得像要从纸上飘下来,右下角的落款“唐寅”两个字,笔法苍劲洒脱,旁边的“六如居士”印章,红色印泥虽淡却依旧清晰。旁边还有清代郑板桥的《竹石图》,石头的皴法刚劲有力,竹子的竹竿挺拔,竹叶疏密有致,右上角题的“咬定青山不放松”诗句,字迹洒脱不羁,一看就是真迹。

“102到105号保险箱里,一共16幅古董字画,从明代到民国都有。”林晚慢慢数着,每幅字画旁边都放着一张泛黄的鉴定证书,是北京故宫博物院专家出具的,上面详细写着作者、创作年代、艺术价值,连纸张材质、装裱工艺都做了说明,“最低的一幅清代中期山水画,估值也有120万;这幅唐寅的《墨竹图》,鉴定证书上写着‘存世量极少,艺术价值极高’,估值至少3000万。”

她继续打开106号保险箱——里面的景象让她倒吸一口凉气:米白色丝绒衬布上,12件欧洲皇室风格的珠宝摆得像博物馆展品。有一枚珍珠皇冠胸针,珍珠是南洋白珠,每颗都有弹珠大小,圆润得没有半点瑕疵,皇冠框架是18K黄金打造,刻着复杂的卷草纹,中间嵌着一颗粉色蓝宝石,鉴定证书上写着“19世纪法国波旁王朝贵族遗物”;有一条蓝宝石发冠,蓝宝石是“矢车菊蓝”,颜色像雨后的天空,镶嵌在白银框架上,旁边缀着细小的珍珠,戴在头上肯定像欧洲公主;最让她移不开眼的是一只黄金眼镜蛇手环——蛇身有成年人手腕粗细,黄金打造的鳞片上镶嵌着细小的白色钻石,每片鳞片都能轻微活动,蛇眼是两颗黑色玛瑙,透着冷冽的光,蛇头微微抬起,吐着的分叉舌头是两颗细小的红宝石。她忍不住拿起手环戴在手腕上,大小刚好合适,蛇身贴合着手腕的曲线,冰凉的黄金贴着皮肤,钻石鳞片在灯光下闪着光,像一条活的眼镜蛇缠在手上,又酷又奢华,让她瞬间移不开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