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小说网 > 武侠修真 > 儒道至尊之兵家大帝 > 第150章 政道新立, 铸大圣印

第150章 政道新立, 铸大圣印(1 / 2)

方炎继续拜访诸子百家。

法家圣殿。

殿宇肃穆,法理森严。以王安石为首的法家众圣早已感知,齐聚殿门相迎。

他们个个气息刚正,眼神锐利如律令条文。

“圣主莅临,法家蓬荜生辉。”王安石拱手,语气不卑不亢,带着法家特有的严谨。

“王半圣不必多礼。”方炎还礼,步入殿中,目光扫过墙壁上镌刻的古老法条,“今日前来,是想与诸位探讨,法家‘不别亲疏,不殊贵贱,一断于法’之精义,如何与我‘大同秩序’相融,化为万族共遵之基石。”

王安石眼中精光一闪:“圣主之意是?”

“法为秩序之骨架,无法则大同空谈。”方炎沉声道,“然,法非僵死之条文,需因时、因地、因势而变。我欲立‘两界大同法典’,需法家贡献智慧,制定能调和万族习性、保障众生基本权利、又能维护两界整体利益与安全的根本大法。此法定立,需刚柔并济,既有雷霆手段,亦需仁政底色。”

他言语间,自身对秩序、对守护的理解,与法家精髓相互印证,隐隐引动了圣道共鸣。殿内法家众圣只觉自身对“法”的理解似乎被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,看到了法与仁、法与变、法与共生的更高层次结合。

“圣主高见!”王安石肃然,“法家愿倾尽全力,助圣主编纂《两界大同法典》!”

离开法家,方炎又依次造访了农家、道家、阴阳家。

在农家,他与诸位农家圣者探讨“仓廪实而知礼节”,将农家精于稼穑、培育灵植之术,与大同界扩张后的土地规划、基础民生保障紧密结合,确保界内无饥馑之忧。

在道家,他见到了已晋升半圣的公孙胜。两人坐而论道,探讨“无为而治”与“大同秩序”的平衡点。方炎指出,大同并非事事干预,而是在确立基本秩序与保障后,尊重万物自然生长之道,引导而非强制,这与道家上善若水、道法自然的精髓暗合。

公孙胜抚掌赞叹,深感方炎之道包罗万象,深不可测。

在阴阳家,他观摩星象运转,五行生克,将其辩证思维与易道推演相互印证,汲取其中对天地规律认知的精华,丰富自身大同圣道对世界运行底层逻辑的理解。

此番走访诸子百家,并非简单巡视,而是方炎以自身大同圣道为核心,主动汲取各家养分,进行一次深层次的圣道梳理与整合。

当他最后立于稷下学宫之巅,俯瞰百家灯火时,心中对于“秩序”的理解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。

天穹之上,在一道道“百家圣道长河”旁,一道全新的、更加凝练辉煌的圣道长河正在缓缓凝聚、成型!它融合了法家的秩序框架、儒家的仁政理想、墨家的平等兼爱、农家的民生根本、道家的自然平衡、阴阳家的辩证思维……以及兵家的执行与守护之力!

政道长河!

“政者,正也。统和百家,梳理阴阳,定分止争,泽被苍生!此乃统御万方、安定乾坤之道!”方炎心念一定,政道圣道长河彻底凝聚,光芒大放!

连带着略显狭隘的杂家圣道、君王圣道长河,也被这更加宏大、正统的“政道长河”直接吞并,化为了自身成长的资粮。

政道一成,方炎对整个大同界乃至天玄大陆的规则感应、气运流转、人事安排,都有了前所未有的清晰把握和调控能力。这便是统御之道的雏形!

紧接着,方炎开始着手升级力量。

他首先取出神器山河鉴。此宝伴随他崛起于微末,沟通天地,可映照山河。方炎心念一动,沟通两界法则,刹那间,储存于兵道空间内的百万斤天玄幻影玄铁,化作无数道流光,被方炎以无上伟力,精准地“插入”了两界(大同界与天玄大陆)的重要地脉节点、空间薄弱处以及边境要害!

这些玄铁并非实体驻扎,而是与两界山河地脉融为一体,成为界域防御大阵的隐形骨架。使得山河鉴对两界的监控、防御乃至调动天地之力对敌的能力,提升了何止十倍!一念之间,两界山河皆可为盾,可为牢笼!

最后,方炎开始铸造他构想已久的大同界战印!

他引动易道长河,无数卦象符文如星沙流淌;同时勾连兵道长河,铁血煞气与金戈之声响彻虚空。两条代表着他核心力量的圣道长河,在政道圣痕的调和下,于他身前轰然交汇!

“融!”

方炎低喝,将自身对守护、对秩序、对大同的信念,以及刚刚成型的政道之力,尽数灌注其中。

同时,他祭出虎符与人皇旗!

“昔日战友,英魂不灭!今日以大同之名,赐尔等新生,卫我疆土,护我苍生!归来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