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日之约百家朝会。
这一日的汴京,天色未明,空气中已弥漫着一种前所未有的躁动与期待。皇城大庆殿,昔日庄严肃穆的朝会之地,今日格局大变。龙椅被移至一侧,殿中设环形议席,来自墨、法、儒、医、农、道、阴阳、纵横等诸子百家的领袖、杰出代表,以及部分德高望重的民间贤达,共计三百余人,依序落座。他们服饰各异,气度非凡,彼此间目光交错,有审视,有好奇,更有压抑了数百年的扬眉吐气。这便是方炎力主召开的 “百家朝会” ,一场注定载入史册的盛事。
方炎立于殿首,一身玄色劲装,背负断岳刀,圣力翻涌。他没有冗长的开场,目光如电扫过全场,声音清晰而坚定地传遍大殿每个角落:
“旧制壅塞,百家蒙尘,此乃华夏千年之憾,文明前行之障。今日,便以此朝会为始,革故鼎新!”
他抬手,一道金光自其掌心飞出,化作一卷缭绕着百家虚影的法令文书,悬浮于大殿中央,文字熠熠生辉,正是 《尊百家令》!
“即日起,废‘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’之国策!凡诸子百家,学说地位平等,皆可传道于市井,授业于学堂,入仕于朝堂!以才学功绩论英雄,不以门户出身定高下!”
法令条文如同惊雷,炸响在每一位与会者心头,更通过特殊的扩音阵法,传遍了整个汴京城!
短暂的死寂之后,是山呼海啸般的欢呼与热泪!来自各地的百家传人,那些常年隐匿山林、埋首作坊、甚至伪装成寻常匠人、郎中的智者能人,此刻再也抑制不住激动。他们知道,一个属于他们的时代,终于来临了!消息如同燎原之火,迅速传向四方,可以预见,无数百家子弟将如百川归海,奔赴这文明的中央。
紧接着,方炎宣布了更为具体的官制改革方案:
“撤旧有三省六部,立 “百家联合议会” 为联邦最高议事决策之所!议会之下,分设五部:
天工部,由墨家主导,掌工程营造、器械制造、能源开拓;
刑律部,由法家主导,掌司法刑狱、律法修订、监察百官;
济世部,由医家、农家共主,掌医疗防疫、农业渔牧、民生福祉;
文宣部,由儒家及各派学者共治,掌教育教化、文化传播、思想融汇;
枢密院,由兵家主导,掌国防军事、安全战略。”
同时,宣告修炼体系改革:“于各州郡县,广设 “万象学宫” ,取代旧有儒道书院!学宫之内,百家典籍并列,学子可依天赋志向,自由择一或多流派修习,更可跨流派选修!‘百家共生,因材施教’,非为空谈!”
制度的骨架已立,但要将理念各异、传承悠久的百家熔铸于一炉,构建一个稳固、高效且心怀崇高理想的新国家机器,绝非易事。朝会之后,方炎即刻召集百家核心领袖与各界贤达,移步新落成的、象征着包容与未来的 “万象殿” ,共同起草奠定国本的 《大同联邦宪章》 。
起草过程,波澜迭起。
法家代表力主:“治国之道,在于严刑峻法,令行禁止,以儆效尤!无铁律,则无秩序!”
墨家巨子反驳:“法苛则民怨!当以兼爱为本,选贤与能,使饥者得食,寒者得衣,方为大同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