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1章 科技大跃进(2 / 2)

电影放映机也开始出现,丰富了民众文化生活。

这些产品的出现,极大地提升了民众的生活质量,使得“大宋北境”的优越性和吸引力空前增强,南方百姓北迁者络绎不绝。

军事科技也有了颠覆性突破。

在方炎的优先支持下,军事科技树以惊人的速度被点亮。

雷达系统, 基于电磁波原理的对空、对海搜索雷达和炮瞄雷达被研发出来,部署在边境和海岸线。这意味着敌军的空中和海上动向几乎被单向透明化,传统偷袭战术彻底失效。

“东风-I型”地对地弹道导弹,采用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,携带高爆弹头,射程可达数百公里,精度虽有待提高,但战略威慑力极其恐怖。

“枭龙-I型”螺旋桨战斗机,金属机身,装备机枪和小型航弹,速度远超任何鸟类和飞行法术,彻底掌控了天空。

“鲲鹏-I型”运输机,实现了兵力和物资的快速投送。

“泰山-II型”主战坦克,取代了早期的“巨神兵”,拥有更厚的倾斜装甲、更强大的柴油发动机、更长身管的坦克炮,成为地面突击的无敌铁拳。

“镇远级”驱逐舰,钢铁舰体,蒸汽轮机驱动,装备舰炮、鱼雷,初步具备了现代海军雏形,开始巡逻大宋海域,保障海疆安全。

这支用第四次工业革命成果武装起来的军队,其战斗力与黄龙府时期相比,已有天壤之别。漠北的金国残部,甚至尚未统一的蒙古,在这股力量面前,如同原始人面对天兵天将。

在科技狂飙突进的同时,政治整合与社会建设亦未停步。

行政改革彻底废除旧的路、州、府、县制度,推行行省、市、县三级行政体系,官员考核任用唯才是举,大量接受新学教育的青年走上岗位。

经济统一发行新币“华夏元”,建立中央银行,统一度量衡。修建全国性的铁路网和公路网(柏油路面),促进商品流通。关东(东北)的黑土地被大规模开垦,成为新的粮仓和重工业基地。

文化教育上“百家学院”和义务教育体系全面铺开,《新学十三经》成为标准教材。报纸、广播(有线广播系统)开始普及,统一思想,传播新知。

方炎并未立刻派大军征讨漠北,而是采取“胡萝卜加大棒”的策略。一方面,通过贸易(用工业品换取皮毛、牲畜)和经济渗透影响蒙古诸部;另一方面,派遣小股特种部队(装备最新单兵装备)和侦察机不断展示肌肉,进行威慑。同时,暗中扶持蛮族部落政权,挑起蛮族各部落间内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