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小说网 > 武侠修真 > 儒道至尊之兵家大帝 > 第96章 着新学十三经晋升开宗大儒

第96章 着新学十三经晋升开宗大儒(2 / 2)

“他…他还发布了檄文…清君侧?”赵佶猛地抬头,目光扫向蔡京等人,声音尖利起来,“他要清的是谁?是你们?还是…还是朕?!”

“陛下息怒!陛下明鉴啊!”蔡京噗通一声跪倒在地,老泪纵横,实则心中惊惶万分,“方炎此贼,狼子野心,昭然若揭!其所谓‘清君侧’,不过是掩耳盗铃,实则包藏祸心,意在篡逆!其收复燕云,非为陛下,非为大宋,实乃为其个人揽权篡位积攒资本!此乃董卓、曹操之流!其罪当诛九族!”

高俅也连忙跪下,磕头如捣蒜:“陛下!蔡相所言极是!方炎擅杀大臣童贯,已形同造反!如今又窃据北疆,收买人心,其势已成尾大不掉之心腹大患!若再不遏制,只怕…只怕下次这檄文,就要直指汴京,逼…逼宫了啊!”他不敢说出那两个字,但所有人都明白。

王黼颤声道:“陛下,方炎在北地推行所谓‘安新法度’,均田亩,兴杂学,废科举(指独尊儒术),此乃动摇国本,毁我祖宗基业啊!其心可诛!”

梁师成尖着嗓子道:“他还收编辽国降将郭药师,重用蛮夷,岂非引狼入室?其心叵测!”

一众佞臣纷纷附和,极力将方炎描绘成一个十恶不赦、意图篡位的国贼,试图转移赵佶的注意力,并掩盖他们自身的无能与恐慌。

赵佶被他们说得心乱如麻,又怕又怒。方炎的功绩越大,就越发衬托出他和朝廷的无能;方炎的势力越强,对他的皇位威胁就越大。

“可…可他毕竟光复了燕云…这是太祖太宗都未曾做到的功业…天下百姓会如何看?史笔如铁…”赵佶又有些犹豫,他甚至闪过一丝荒谬的念头,若是方炎肯交出兵权,乖乖回朝,或许…

“陛下!”蔡京猛地提高声音,“切不可被虚名所惑!方炎之功,乃挟寇自重!其心早已不臣!如今他手握四十万虎狼之师,又得北地民心,更有诸多闻所未闻之犀利火器,其势已成!若承认其功,岂非养虎为患?当务之急,是立刻诏告天下,斥其为国贼,剥夺其所有官爵,令天下兵马共讨之!”

“天下兵马?”赵佶苦笑一声,声音充满了无力感,“西军精锐大半随他北伐,如今恐已归心于他。河北诸军…谁敢与之争锋?南方方腊、宋江未平…朕…朕哪里还有兵马可讨他?”

殿内顿时一片死寂。是啊,朝廷还能调动谁去对付一个能阵斩半圣、一日下坚城、半月复千里的怪物?靠汴京城里这些老爷兵吗?

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和绝望感,笼罩了垂拱殿。

就在这时,殿外忽然传来一阵隐隐约约的、如同海潮般的喧哗声,似乎是从宫外传来,而且越来越响。

“外面何事喧哗?”赵佶心烦意乱地问道。

一个内侍连滚爬爬地跑进来,脸色煞白,结结巴巴地道:“禀…禀陛下…是…是汴京的百姓…还有太学的学生…无数人聚集在宣德门外…他们…他们…”

“他们如何?”赵佶有种不祥的预感。

“他们…他们在欢呼…欢呼燕云光复…还在…还在高喊…”内侍吓得不敢说下去。

“高喊什么?!”蔡京厉声追问。

内侍扑倒在地,带着哭腔道:“他们…他们高喊‘方元帅万胜’…还有…还有‘清君侧,安百姓’…”

轰!

如同一声惊雷在殿内炸响!

赵佶猛地后退一步,瘫坐在龙椅上,面无血色。

蔡京、高俅等人更是如坠冰窟,浑身发冷。

消息怎么可能传得这么快?!方炎的檄文和捷报,竟然比朝廷的驿马还快?!(他们自然不知道风语电台和即将建成的电报网络的存在)

而且,百姓和太学生…竟然公然为方炎欢呼?还喊出了“清君侧”的口号?

这意味着什么?意味着人心向背!意味着方炎不仅在军事上无敌,在舆论上,也已经开始碾压朝廷!

“反了…都反了…”赵佶失魂落魄地喃喃自语,他感到自己脚下的龙椅,从未如此摇晃过。

蔡京眼中闪过一丝极致的阴狠,他爬前几步,压低声音对赵佶道:“陛下!事已至此,已无转圜余地!方炎不死,国无宁日,陛下之位危矣!为今之计,唯有…唯有祸水北引!”

“祸水北引?”赵佶茫然。

“正是!”蔡京眼中闪烁着毒蛇般的光芒,“方炎之父方杰,据悉已被金国掳去。方炎必不肯干休,与金国必有一场龙争虎斗!我等可立刻秘密遣使前往金国,会见完颜阿骨打!”

“向他称臣纳贡?”赵佶惊道。

“非也!”蔡京阴冷道,“是结盟!许以重利,割让…割让部分利益,甚至默认金国占据某些地盘,换取金国全力出手,剿灭方炎!同时,我等可在南方加紧平定方腊宋江,整合兵力,坐山观虎斗。待方炎与金国两败俱伤之时,再出来收拾残局,或可一举解决所有心腹之患!”

此计可谓歹毒至极,为了除掉方炎,不惜引狼入室,与虎谋皮!

赵佶闻言,脸色变幻不定,最终,对皇位的贪恋和对方炎的恐惧压倒了一切。他眼中闪过一丝狠厉,缓缓点头:“…就依爱卿之言。此事…务必机密!”

“臣,遵旨!”蔡京叩首,嘴角勾起一抹阴笑。

垂拱殿内的密谋,阴暗而冰冷。而殿外,汴京百姓为光复燕云发出的欢呼声,却越来越响亮,仿佛预示着一场席卷天下的巨大风暴,已然不可避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