孔颖正脸上终于露出得意的笑容。这联是他孔府秘藏的绝对,数百年来无人能对。
方炎这次沉默了更长时间。他端起酒杯,轻轻抿了一口,脑中飞速旋转。这联确实极难,需要找到一种植物,其不同部分名称都是同一偏旁部首……
正当众人皆以为他被难住之时,方炎眼中却闪过一丝了然的笑意。他放下酒杯,目光扫过堂内众人所着汉服宽袖,缓缓起身,声如清玉:
“袖襟裙袄裤袜袍!”
此联一出,满堂先是一寂,落针可闻,随即爆发出比先前更热烈的哗然!
一位掌管礼仪的大宗正猛地站起身,连随身玉佩撞在案几上都浑然不觉,激动道:“绝了!绝了!袖、襟、裙、袄、裤、袜、袍,字字‘衣’字旁!与上联‘荷’字草头字字相对,偏旁工整,无一例外!”
另一位文臣抚掌惊叹:“不止于此!上联‘荷花荷叶莲蓬藕’乃自然生发之灵物,下联‘袖襟裙袄裤袜袍’乃人文礼仪之表征!一天一地,一自然一人文,暗合天人合一之大道!”
孔颖正脸上的得意之色彻底凝固了。他下意识地抬手捏着自己宽大的衣袖,喃喃道:“衣…全是衣字旁…这…”
方炎负手而立,从容解释道:“荷花生于泥沼,不染尘埃,是为自然之‘清’;衣冠始于蔽体,文明肇始,是为人文之‘礼’。孔圣曰‘君子正其衣冠’,晚辈这对联,上联得自然之趣,下联承人文之重,可还妥当?”
话音未落,异象再生!
孔颖正身后那卷《春秋》竹简虚影再次华光大放,但此次却非青光,而是道道璀璨金光!金光交织,竟在半空中化作一件古朴而庄严的玄端深衣虚影,宽袖曳地,衣带飘飞,其上竟有隐约的日月星辰纹路流转,散发出浩瀚而肃穆的气息,与方炎身周的清贵之气交融共鸣!
“衣冠现世!这是…礼之文明的象征!”有人声音颤抖地呼喊。
孔颖正怔怔地望着那件象征华夏礼仪起源的深衣虚影,身体微微颤抖。他整了整自己原本就已十分端正的衣冠,越过桌案,走到堂中,对着方炎,亦是对着那深衣虚影,无比郑重地、一揖到底:
“老夫…心服口服!此对巧思绝世,更由自然入人文,点明‘衣冠文明’乃我人族与蛮夷之别之根本,立意高远,暗合圣道!方侯爷大才,老夫…拜服!”
这一揖,比之前更深,更重。
满堂寂静,唯有那件才气凝聚的玄端深衣虚影,在空中缓缓旋转,金光流溢,仿佛在无声地述说着华夏衣冠礼仪的千年辉煌。
整个集贤堂沸腾了。无论儒家还是百家学子,无不为之折服。连续三个千古绝对,竟然被方炎一一破解,而且对得如此工整妙绝,这已经不是才智能解释,简直是文曲星下凡!
孔颖正长叹一声,郑重地向方炎躬身一礼:“方侯爷大才,老朽……心服口服!”说罢,连饮三杯罚酒。
方炎连忙还礼:“孔先生言重了。晚生只是侥幸而已。”
这时,学宫祭酒周濂溪笑着打圆场:“今日得见如此精彩对联,实乃三生有幸。方侯爷之才,老夫亦佩服不已。来人,取文房四宝来!请方侯爷为今日盛会题词留念!”
侍者很快捧来笔墨纸砚。一方巨大的宣纸铺在中央的长案上,所有人都围拢过来,想亲眼看看这位神奇的青年才俊还能带来怎样的惊喜。
方炎站在案前,手提狼毫,饱蘸浓墨。上午论道时的激昂,中午对联时的机智,此刻都化为一股沛然莫御的才气在胸中激荡。他想起自己来此世界的使命,想起兵家守护的百姓,想起百家争鸣的理想,想起为万世开太平的宏愿……
他深吸一口气,挥毫泼墨,笔走龙蛇。四个磅礴大气、力透纸背的大字跃然纸上:
为生民立命
笔落惊风雨!第一句写完,纸上的墨字竟隐隐散发出淡淡金光!整个集贤堂内突然弥漫起一股浩瀚磅礴的意志,仿佛有无数先贤在虚空中颔首赞许。
方炎毫不停顿,继续写下第二句:
为天地立心
轰!一股无形的气浪以宣纸为中心扩散开来,堂内烛火无风自动,所有人都感到一股暖流涌遍全身,仿佛心灵得到了洗涤与升华。
方炎目光坚定,挥笔写下第三句:
为往圣继绝学
咔嚓!晴朗的天空突然响起一声惊雷!稷下学宫上空,才气云涡疯狂旋转,青紫色的才气如瀑布般倾泻而下,穿透屋顶,直接灌注到方炎身上!他的衣袍无风自动,周身散发出璀璨的文华光芒。
最后一句,方炎凝聚全身才气与意志,笔锋如刀,一字千钧:
为万世开太平
轰隆隆!!!
九霄雷动,天地变色!一道粗如柱子的金色光柱从天而降,穿透集贤堂顶,将方炎完全笼罩!光柱中,无数圣贤虚影浮现,孔子、孟子、老子、孙子……诸子百家的先贤意志纷纷显现,对着方炎颔首微笑!
方炎识海中,兵戈文宫剧烈震动,六道圣痕发出前所未有的璀璨光芒!文宫中的文心烈阳疯狂膨胀,仿佛要化为实质!那卷神秘的青铜兵书自动翻开,无数兵家符文流转不休,与儒家才气水乳交融!
天空之中,北斗七星清晰可见,尤其是第四星文曲星大放光明,一道纯白如练的才气从文曲星直射而下,与金色光柱融合,源源不断地注入方炎体内!
“文曲星照!这是文曲星照啊!”一位老儒激动得老泪纵横,“千年未有之异象!千年未有啊!”
所有学子都目瞪口呆地看着这神迹般的景象。在文曲星才气的灌注下,方炎的气息节节攀升,原本已经炼魂境(兵道)兼大学士境(儒道)的修为竟然好像要再次突破!文宫之中的才气几乎化为实质,与兵煞之气完美融合,形成一种前所未有的强大力量。
周濂溪祭酒率领所有大儒,对着方炎躬身行礼:“方子立此圣言,当为万世师表!”
方炎在光柱中缓缓睁开眼睛,目光如星,声音如同来自九天之上:“此四句,乃我毕生所求。愿与诸位共勉之。”
光柱渐渐消散,但方炎周身流转的才气光芒久久不散。那写下横渠四句的宣纸自动飞起,悬浮在半空中,每一个字都散发着永恒的圣道光辉,最终化为一道流光,飞入稷下学宫最深处,成为学宫新的镇宫之宝。
从此,稷下学宫再多一圣迹,方炎之名,伴随这横渠四句,永载史册。
午宴结束后,方炎在万千学子的注目礼中走出集贤堂。周濂溪祭酒亲自相送,临别时郑重道:“方子之言,振聋发聩。老夫期待在下午的论道中,能再闻高论。”
方炎躬身还礼:“祭酒大人谬赞了。下午之会,方某必当准时到场。”
他抬头望向蔚蓝的天空,知道真正的较量,才刚刚开始。但这横渠四句引发的圣道异象和文曲星照,已经为他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声望与底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