垂拱殿内,茶香袅袅。
宋徽宗赵佶正悠然品着一盏刚沏好的龙团胜雪,听得内侍低声禀报,执盏的手在空中微微一顿。
“哦?他选了…《清明上河图》?” 徽宗的声音听不出喜怒,只是带着一丝淡淡的讶异。他放下茶盏,指尖轻轻敲击着紫檀桌面,目光变得幽深起来。
这位画道皇帝、道君皇帝,此刻内心远不如表面那般平静。
《清明上河图》是他亲自指导大儒张择端绘制,耗费无数心血,不仅是对汴京繁华的记录,更是他心目中“宣和盛世”的艺术象征,其中更蕴含着他借助画道凝聚万民愿力、 影响国运的尝试。此画对他而言,意义非凡。
他许下方炎任意挑选的承诺,一方面确是赏功,另一方面也未尝没有试探之意。他想看看,这个横空出世、掌控了部分山河鉴力量、甚至引得李煜残念显化的年轻侯爷,究竟会选择什么样的道路?是追求强大的个人武力,是觊觎高深的修行秘法,还是…
他万万没想到,方炎会选择这幅画。
“不取杀伐之兵,不求长生之药,不恋圣道之法…却择了这万民画卷…” 徽宗喃喃自语,眼中神色变幻不定,“是他看出了画中蕴含的万民之力与圣道真意?还是…只是一种姿态?一种向朕、向天下表明他‘守护生民’心迹的姿态?”
若是前者,此子的悟性和敏锐,堪称恐怖。 若是后者,这份政治上的成熟与清醒,更令人心惊。
无论哪种,都意味着方炎绝非一个只知冲杀的武夫。他的目光,看得更远。
徽宗心中那丝因方炎战功赫赫而产生的忌惮,不由得又加深了一分。但同时,一种极其复杂的、夹杂着欣赏、疑虑甚至是一丝莫名期待的情绪,也随之升起。大宋积弱已久,朝堂之上党争不断,边关烽火连天,他太需要能臣干将,却又害怕难以驾驭的强臣。
“罢了。” 良久,徽宗轻轻吐出一口气,脸上恢复了一贯的淡然笑意,只是那笑意未达眼底,“既然他选了,那便给他。一幅画而已,若能真正换得一位忠于国事、心系黎民的柱石之臣,倒也值得。”
他对内侍挥了挥手:“仔细收好,莫要损了分毫。待定远侯出宫时,交予他。”
“是,陛下。” 内侍躬身退下,后背已被冷汗浸湿。
徽宗独自坐在茶案前,目光再次投向窗外,仿佛能穿透宫墙,看到那座正在缓缓复苏、却也暗流汹涌的汴京城。他端起已然微凉的茶,轻呷一口,低声自语,声音轻得只有自己能听见:
“方炎…方汉臣…你究竟是霍去病,还是…曹操呢?”
“朕,拭目以待。”
垂拱殿内,茶香依旧,却仿佛有无形的暗流,随着那幅《清明上河图》的归属,开始悄然涌动。方炎的选择,如同一颗石子投入深潭,在这大宋王朝的权力中心,激起了层层涟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