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4章 墨锁声钥(1 / 2)

临时指挥中心内,气氛凝重。刘教授的遗体已被送往法医处进行详细检验,而那枚从他怀中取出的墨家机关盒,则置于防爆工作台上,由墨七爷和林晚共同研究。

盒体冰凉,星辰凸起触手生涩,仿佛在抗拒着外界的窥探。墨七爷指尖轻轻抚过那些凸起,闭目凝神,感受着其中细微至极的机关耦合。

“确是墨家‘天工阁’的手笔,”墨七爷睁开眼,神色肃穆,“而且是最顶级的‘星璇锁’。强行开启,盒内之物顷刻间便会化为齑粉。”

陈国栋焦急地踱步:“需要什么钥匙?图案顺序?还是特定的物品?”

墨七爷摇头,指向盒体侧面一处几乎无法用肉眼察觉的、细密如发丝的孔洞:“是声钥。需以特定频率、特定音色,吟诵特定的《墨子》篇章选段,引动内部声控齿轮,方能开启。”

“《墨子》?”林晚立刻在数据库中调出《墨子》全文,“哪一篇?哪一段?”

“不知。”墨七爷苦笑,“‘星璇锁’的声钥序列是唯一的,由制盒者设定,且通常与持有者的血脉、心性乃至当时的心境有关。刘教授已逝,这声钥...难了。”

时间一分一秒流逝,秦战在冰川生死未卜,湖底可能还埋藏着更多受害者,血月的威胁依然悬顶。这个小小的机关盒,似乎成了打破僵局的关键。

林晚凝视着那个微小的孔洞,一个大胆的想法浮现。

“七爷,如果...我们不寻找原始的‘钥匙’,而是尝试‘复制’或者‘模拟’出能骗过机关的声音呢?”

墨七爷一怔:“理论上...若是对声音的频率、音色、韵律模仿到极致,或许可行。但这需要对《墨子》思想有极深的理解,模拟出那种独特的‘墨韵’,绝非易事。”

“我们不需要理解,”林晚眼中闪烁着科技的光芒,“我们只需要数据和分析。”

她迅速行动,调集了所有能找到的、不同学者吟诵《墨子》各篇目的音频资料,构建了一个庞大的声音模型。同时,她利用高精度激光扫描,构建了机关盒外部星辰图案与内部可能结构的3d模型,试图反推出声钥可能触发的物理机制。

“星辰排列暗合鲁班尺与洛书,”墨七爷提供着墨家学识的支持,“其核心枢纽,应在‘非攻’与‘兼爱’两篇的义理交汇处...”

数据分析与墨家智慧相结合,经过数小时不眠不休的推演与模拟,他们终于将声钥的可能范围,缩小到了《墨子·非攻下》中的一段关于“止战息兵”的论述。

但难题依旧——用谁的声音?如何吟诵?

“刘教授本人的声音样本已无法获取,”林晚看着分析结果,“但声钥识别的是‘特征’,而非特定人声。我们可以用AI合成一个集合了多位墨学研究大家声纹特征的‘理想声源’,再根据星辰图案的暗示,调整吟诵的节奏与气韵。”

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尝试,将古老的机关术与顶尖的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在一起。

一切准备就绪。指挥中心内鸦雀无声,所有人都屏息凝神。林晚启动了AI拟声程序,一个沉稳、苍劲又带着几分悲悯的合成音,通过特制的骨传导扬声器,对准机关盒侧面的孔洞,缓缓响起:

“杀一人谓之不义,必有一死罪矣...今至大为不义攻国,则弗知非,从而誉之,谓之义...”

合成音的每一个音节都经过精密计算,频率、共振峰、甚至极其微弱的唇齿音都完美复现了推演中的“墨韵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