冰崖下的寒风如刀,秦战和罗曼诺夫在背风处稍作休整。那个从煞傀手中获得的标本标签在秦战掌心泛着冷光,上面的信息令人不安。
“标本编号x-07...”罗曼诺夫低声念着,眉头紧锁,“这个编号属于最高机密级别,我在军方数据库的权限都无法查阅。”
秦战用冻得发僵的手指翻转标签,发现背面还有一行先前没注意到的小字:
幽荧石虫-耐寒变种-寄生体
两人对视一眼,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震惊。幽荧石虫是他们一直在对抗的纳米级生物武器,但耐寒变种意味着九幽门已经成功改进了这种技术,使其能在极地环境中有效运作。
“那些煞傀不是简单的行尸走肉,”罗曼诺夫分析道,“它们是活体培养皿,体内培养着这种耐寒幽荧石虫。”
秦战回想起煞傀伤口处涌出的白色肉芽:“所以它们的再生能力...”
“是虫群在修复宿主身体。”罗曼诺夫接话,“难以置信的生物工程技术。”
就在此时,秦战的卫星通讯器突然响起。是陈国栋的紧急通讯。
“秦战!你们在哪里?我们收到了林晚传来的重要发现!”
秦战简要汇报了当前情况和位置,同时将标本标签的信息传输过去。
通讯那端陷入短暂的沉默,随后陈国栋的声音变得异常沉重:“那个标本编号...我认得这个格式。这是我妻弟王明辉负责的项目。”
“你妻弟?”秦战惊讶地问。
“他是大学生物实验室的副主任,专门研究极端环境微生物。”陈国栋的声音带着压抑的痛苦,“三个月前他申请了一次极地考察,回来后整个人都变了...”
随着陈国栋的叙述,一个可怕的猜想浮现在秦战脑海中。王明辉的极地考察正好与罗曼诺夫的热源站失联时间吻合,而标本标签上的采集地明确写着“大学城图书馆地下”。
“陈队,”秦战谨慎地选择措辞,“你妻弟回来后,有没有什么异常行为?”
陈国栋再次沉默,然后几乎是耳语般回答:“他...他开始研究家族族谱,特别关注唐代的一位将军。还说我们陈家是那位将军的后裔...”
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。秦战想起自己在幻象中见过的将军,以及那个与自己极其相似的半张脸。如果陈国栋家族真是将军后裔,那么整个事件就不仅仅是巧合了。
结束通讯后,秦战将这一情报与罗曼诺夫分享。医生的表情变得极为严肃:“血缘、基因、千年传承...九幽门的计划比我们想象的更加深远。”
秦战再次检查标本标签,这次他注意到标签最边缘有一个几乎看不见的二维码,旁边印着一句古诗:
“朔气传金柝,寒光照铁衣”
——出自《木兰诗》。
“又是《木兰诗》...”秦战立即联想到铜卷上的内容。他扫描二维码,设备显示需要特定的解密程序。
罗曼诺夫接过标签,用随身携带的仪器分析:“这个二维码使用了生物加密技术,需要...陈家的dNA才能解锁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