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7章 砥砺前行(2 / 2)

但他如今已非昔日那个毫无还手之力的病弱庶子。

他并未直接去找老太太或王氏理论,那落了下乘。他只是如同往常一样,在次日给老太太请安时,带去了自己新近写的一篇关于“齐家治国”的策论草稿,请祖母指点。

文章中,他引经据典,论述了“家齐而后国治”的道理,特别强调了家族内部“明规矩、正嫡庶、戒骄矜”的重要性,认为唯有内部和睦,纲常有序,子弟方能专心向学,为家族争光,为国家效力。通篇没有一字提及苏明远,却字字句句都敲在老太太最在意的地方。

老太太看完,沉默良久,拉着苏喆的手叹道:“好孩子,难为你小小年纪,竟有这般见识。家族兴盛,确需上下同心,规矩分明。你安心读书,其他的,有祖母在。”

苏喆知道,目的已经达到。老太太绝不会允许任何人破坏她所维护的“规矩”和家族稳定,尤其是在苏喆这个新晋秀才展现出巨大潜力的时候。

果然,没过两日,老太太便将王氏叫去,明确表示苏明远禁足期未满,不得减免,让其安心反省。同时也敲打了王氏,莫要听信外家之言,乱了伯府规矩。

王纶碰了个软钉子,悻悻而去。苏明远母族的这次反扑,被苏喆借老太太之力,轻描淡写地化解于无形。

经此一事,苏喆更加深刻地认识到,自身实力的强大,才是应对一切风波的根本。他将全部心神投入备考,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。

这期间,他与周墨又有过两次在文会上的交集。两人不再仅仅是客气寒暄,开始就某些具体的经义或策论题目进行深入的探讨和辩论。周墨思维缜密,引证广博;苏喆则视角独特,往往能直指问题核心。两人各有所长,辩论起来精彩纷呈,让旁听的学子都获益匪浅。虽为对手,却也有了几分惺惺相惜的意味。

“苏兄进境神速,守拙佩服。”一次辩论后,周墨由衷赞道。

“周兄学识渊博,喆亦受益良多。”苏喆拱手,目光清澈,“乡试在即,愿与周兄共勉。”

夜色深沉,苏喆独坐书房,窗外万籁俱寂,唯有烛火偶尔爆开的轻微噼啪声。他面前摊开着厚厚的《资治通鉴》,旁边是写满批注的稿纸。

他知道,前方的路依旧布满荆棘,但他心志愈坚。

砥砺前行,不负韶华。

乡试,他志在必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