而苏喆,则开始了他的第二步——经营信息网。
他不再仅仅依靠春桃的听闻。他不动声色地观察着听竹轩的四个下人。拾秋活泼,与各房丫鬟交往较多;观墨常往外院跑,与小厮们熟悉;侍书相对寡言,但办事稳妥;迎夏则心思缜密,统管院内事务。
他没有试图立刻收买他们,那太着痕迹。他只是在他们办差回来汇报时,会多问几句看似无关紧要的闲话,比如外院最近有什么趣闻,哪位管事似乎心情不好,门房又收到了哪家特别的拜帖等等。他问得随意,听得认真,偶尔还会就某些信息发表一两句精准的点评或推测,让汇报的下人暗自佩服,觉得少爷虽然年轻,见识却是不凡。
久而久之,迎夏几人在外面听到什么消息,会下意识地留心,回来也会更详细地禀报,希望能得到少爷的“指点”。一条以听竹轩为中心,虽然微弱但逐渐成型的信息渠道,就这样悄然建立起来。
通过这些信息,苏喆对府内的人事动态、权力格局有了更清晰的了解。他知道哪位管事与三少爷走得近,知道大夫人王氏身边除了钱嬷嬷还有哪些心腹,也知道哪位小姐与哪家公子议亲不顺……
这些信息碎片被他存入脑中,不断拼凑、分析,成为他应对未来风波的底气。
就在他默默经营自身的同时,江南再次传来了消息。
这一次,是真正的捷报!
赵显在江宁,凭借林泉手札和卫家老仆的零星记忆,历经周折,终于找到了卫家秘密存放在城外一所荒废别业地窖中的《千峰寂雪图》!
画作保存完好,经过随行老师傅和重金请来的几位江南书画名家共同鉴定,确认为林泉晚年真迹无疑!那孤绝冷寂的雪景,那力透纸背的笔意,那隐隐散发的特殊纸张香气,无不与手札记载和“寂雪”砚的传说相互印证!
赵显已重兵护送,带着画作和手札原迹,星夜兼程,赶回京城!
消息传入萱草堂,王氏喜极而泣,连说了三声“天佑伯府”!看向听竹轩方向的眼神,充满了难以言表的复杂情绪。
而苏喆,在听竹轩得知这一最终消息时,只是轻轻合上了手中正在阅读的一本《资治通鉴》。
他脸上并无太多喜色,仿佛这一切早已在他预料之中。
他知道,最大的功劳已经落下。
接下来,便是收获果实,以及……迎接功劳背后,那更加汹涌的暗流的时候了。
他走到窗边,看着庭院中在夏日阳光下熠熠生辉的翠竹,目光沉静如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