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-16
王氏亲自驾临听竹轩的消息,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块巨石,在整个永昌伯府引起了不小的震动。
当那象征着当家主母身份的华盖肩舆落在听竹轩门前时,不仅迎夏、拾秋等人吓得慌忙跪地迎接,连带着附近院落的下人也纷纷侧目,窃窃私语。七少爷……这是真的要翻身了?
苏喆得到通报时,正在书房临摹一幅山水小品。他笔下微微一顿,墨迹在宣纸上晕开一小团。他放下笔,脸上并无太多意外之色,只是眼底深处掠过一丝了然。林泉手札的发现,足以让王氏放下身段,亲自来施恩了。
他整理了一下略显素净的衣袍,从容地迎出书房。
王氏已由钱嬷嬷搀扶着走了进来,今日她穿了一身更为喜庆的绛红色遍地金通袖袍,头上珠翠环绕,脸上带着前所未有的和煦笑容,目光落在苏喆身上时,更是充满了毫不掩饰的赞赏。
“孩儿给母亲请安,不知母亲驾临,未能远迎,还请母亲恕罪。”苏喆依礼下拜,姿态恭谨,却不显卑微。
“快起来,我儿何罪之有?”王氏亲自上前一步,虚扶起他,拉着他的手,上下打量,语气充满了慈爱,“瞧着气色是比前些日子好多了,看来这听竹轩确实养人。身子可大安了?”
“劳母亲挂念,已无大碍了。”苏喆微微垂眸,应答得体。
“那就好,那就好!”王氏拍着他的手,笑容满面,“我今日来,是特地来告诉你一个天大的好消息!江南赵显来信了,你猜怎么着?他按照你指点的方向,果然在江宁卫家找到了林泉先生的亲笔手札!”
她声音不小,足以让院内院外竖着耳朵听的人都听得清清楚楚。
“手札中明确记载,那《千峰寂雪图》确实由林泉先生委托卫家先祖秘藏!我儿,你立下大功了!”王氏看着苏喆,眼神灼灼,“若非你聪慧过人,洞察先机,我们如今只怕还在像无头苍蝇般乱撞呢!这份功劳,母亲记在心里,伯府也记在心里!”
她毫不吝啬地当众宣布了苏喆的“首功”,这是在为他造势,也是在向府中所有人宣告,七少爷苏喆,从此不同了。
苏喆脸上适时地露出恰到好处的“惊喜”与“惶恐”:“母亲言重了!孩儿只是多读了几本书,偶有所得,能对母亲有所帮助,已是万幸,岂敢居功?皆是母亲洪福齐天,方能得此机缘。”
他这番谦逊的回答,更是让王氏满意地点点头。不骄不躁,懂得进退,此子心性确实不凡。
“诶,有功就是有功,不必过谦。”王氏笑着摆手,随即对身后的钱嬷嬷示意。
钱嬷嬷立刻捧上一个紫檀木托盘,上面盖着红绸。
王氏亲手揭开红绸,露出里面一套文房四宝。笔是紫毫玉管,墨是徽州李廷珪墨,纸是澄心堂笺,砚则是一方上好的端溪老坑砚,虽不及“寂雪”砚背后的传奇,却也是价值不菲的实用精品。
“这套文房,是母亲赏你的,望你日后勤勉向学,莫要辜负了这份天赋。”王氏温和道。
“谢母亲厚赏!”苏喆再次躬身行礼。
“还有,”王氏目光扫过这间虽然雅致但仍显空旷的书房,对钱嬷嬷吩咐道:“回头从我库里,再搬两盆珊瑚盆景过来,将那架紫檀木嵌螺钿的屏风也挪过来,给七少爷点缀点缀屋子。七少爷的份例,再添三成,一应吃穿用度,皆比照……嗯,就比照他三哥院里的标准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