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9章 待价而沽(2 / 2)

钱嬷嬷一进屋,目光便如同探照灯般,迅速在屋内扫过。依旧是那般破败景象,但当她看到苏喆床榻边矮几上摊开的残破书籍,以及那方格外显眼的旧砚时,眼神微微一动。

“嬷嬷来了……”苏喆挣扎着要起身,却引得一阵剧烈的咳嗽,脸上潮红更盛。

“少爷快别动!”钱嬷嬷连忙上前虚扶一下,目光却不由自主地又瞟了一眼那方砚台,“夫人惦记着少爷,特意让老奴来瞧瞧。少爷的脸色……似乎比前两日还差些?可是药不对症?”

“有劳母亲挂心。”苏喆喘匀了气,虚弱地靠回去,声音沙哑,“许是天气反复,有些不适,不碍事。只是躺着无聊,看看这些旧书,打发时间罢了。”他随手拿起那本《秦州风物略》,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书页上关于“终南”、“古砚”的模糊字迹。

钱嬷嬷的目光顺着他的动作,落在了那本书上,又迅速移回那方砚台。她毕竟是王氏的心腹,见识还是有的,那砚台虽然破旧,但石质似乎有些特别,尤其是那底部的冰裂纹,在昏暗的光线下,竟隐隐有些别致的韵味。

一个病弱的庶子,反复观看几本残书和一方旧砚……这场景,结合他之前那句石破天惊的“林大家山水”,让钱嬷嬷心中疑窦丛生,也升起了一丝难以言喻的期待。

她忍不住试探道:“少爷真是雅致,病中还不忘读书习字。这砚台……看着倒是古朴。”

苏喆抬起眼,看了钱嬷嬷一眼,那眼神带着病气,却又似乎有种洞悉一切的清明,让钱嬷嬷心头一跳。

他轻轻放下书,拿起那方砚台,指尖在“寂雪”冰纹上缓缓划过,用一种带着些许迷茫和回忆的语气,轻声道:“这砚台……是有些意思。我看着它底下的石纹,不知怎的,总想起曾在某本杂记上看到过的一段记载,说前朝有位画坛大家,其心爱之砚,背有天然冰纹,隐现二字,恰合其代表作之名……”

他顿了顿,像是在努力回忆,又像是随口一提,目光悠远地望向窗外淅淅沥沥的雨丝。

“好像……是叫《千峰寂雪图》吧?”

“轰——!”

钱嬷嬷只觉得脑子里像是有惊雷炸开!

千峰寂雪图!林泉失踪的代表作!冰纹砚台!

所有的线索,在这一刻,被苏喆以一种看似无意、实则精准无比的方式,串联了起来!

他不是在胡言乱语!他手里拿着的,很可能就是寻找林泉真迹,乃至解决夫人困境的关键钥匙!

钱嬷嬷的脸色瞬间变了,之前的假笑和敷衍消失得无影无踪,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混合着震惊、狂喜和难以置信的激动。她死死盯着苏喆手中的那方破旧砚台,仿佛那是什么稀世奇珍!

“七、七少爷!您、您说的可是真的?!”她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尖锐变形。

苏喆却仿佛被她过激的反应吓了一跳,手一抖,砚台差点脱手,他连忙握紧,脸上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惊慌和不解:“嬷嬷?你……你这是怎么了?我、我只是随口一说,或许是记错了……”

他越是表现得不确定,钱嬷嬷心中就越是笃定!这绝不是巧合!这七少爷,定然是知晓了什么!

“没错!肯定没错!”钱嬷嬷激动得几乎语无伦次,“少爷您真是……真是福星!老奴、老奴这就去回禀夫人!夫人定然有重赏!”

她再也顾不上维持礼节,几乎是踉跄着转身,也顾不得外面的细雨,跌跌撞撞地冲出了小院,朝着萱草堂的方向狂奔而去。

看着钱嬷嬷消失在雨幕中的背影,苏喆脸上那丝惊慌与不解缓缓褪去,取而代之的,是一抹深不见底的平静。

鱼饵,已经精准地抛了出去。

现在,就等着那条焦躁的大鱼,主动咬钩了。

他轻轻摩挲着冰凉的砚台,感受着那“寂雪”二字清晰的纹路,嘴角微不可察地向上牵动了一下。

舞台,已经搭好。

接下来,该他登场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