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小说网 > 都市重生 > 重生1989从闽南菜园子开始 > 第204章 在每次,见到你的时候。

第204章 在每次,见到你的时候。(2 / 2)

陈晓晓猛地睁开眼,一骨碌从床上弹了起来,眼睛还没完全睁开,嘴里就先嚷嚷开了:

“给我留点,不准吃光!”

一边喊一边手忙脚乱地抓过衣服往身上套,扣子都扣歪了。

陈野笑着摇摇头,帮她把扣子重新扣好,然后先回到了厨房帮忙摆碗筷。

三副碗筷刚摆上那张用了有些年头的旧方桌,就听见院门吱呀一声轻响,陈阿嬷拎着一个旧竹篮走了进来,

篮子里装着几把还沾着晶莹露水的嫩青菜和小葱,显然是刚从屋后那片小菜地里摘回来的。

“阿嬷。”陈野和陈晓晓同时喊道。

“哎,快坐下吃饭,待会上学别迟到了。”

陈阿嬷放下篮子,走到井边舀水仔细洗了手,也用毛巾擦了把脸,这才坐到桌边。

一家四口围坐在方桌旁,开始了新一天最平常却也最温暖的早餐。

地瓜粥熬得火候恰到好处,米粒几乎完全开花,与橙黄色的地瓜肉融为一体,入口软糯清甜。

一小碟乌黑油亮的酱瓜咸脆爽口,很好地中和了红薯粥的甜腻。

而那盘煎得金黄焦香、边缘带着微微焦脆的菜脯蛋更是抢手货,陈晓晓眼疾手快,一筷子就夹走了最大最厚的一块,

迫不及待地塞进嘴里,烫得直吸冷气,嘴巴鼓鼓囊囊地动着。

陈野吃得很慢,细细品味着这简单却扎实的早餐。

这种充满烟火气的家常味道,是前世漂泊半生的他内心深处最渴望而不可得的慰藉。

粥碗上升腾起的热气模糊了母亲和阿嬷的面容,却让“家”这个概念变得无比真实和温暖。这才是真正活着的滋味。

吃饭间,林秀芬想起件事,一边给陈晓晓夹了点酱瓜,一边说道:

“你阿爸昨天傍晚来电话了,说在榕城那边学得还不错,老师傅夸他颠勺有点样子,悟性还可以。”

陈野点点头,扒拉着碗里的粥,心里却在默默盘算着其他事情。

父亲陈文国离家去榕城跟着那位据说很有名的老师傅学厨,满打满算也就三四个月。

这么短的时间,能学到多少真本事。他印象里,前世那些真正有名的大厨,哪个不是经过常年累月的苦练和钻研。

就算开个普通小酒楼,至少也得学个一年半载,掌握几道招牌菜的独家秘方才能撑得起场面吧。

回头得想办法让老妈再多寄点钱过去,让老爸买些好烟好酒,或者看看老师傅家里缺什么,得把人哄好了,真本事才肯教。

前世父亲因为长期酗酒,把身体搞垮了,把家也差点拖垮,六十多岁的人了还浑浑噩噩。

今生既然有机会改变这个轨迹,怎么也得稳妥点才行。

“阿野,”陈阿嬷喝了一口粥,突然问道,

“昨天听你妈说,你有时候会住在小陈老师她们那个小洋楼里,霜月路那个环境怎么样啊,安不安全?”

早晨她听林秀芬提了一句,心里就一直记挂着。

霜月路就在陈厝村通往溪尾幼儿园的主路上,有个十字路口其中一条分岔路进去一些就是,

陈阿嬷偶尔去镇上买东西也会路过那边,只知道那里有几栋漂亮的洋楼,但从来没进去看过,总觉得那是城里人才住的地方。

“挺好的,阿嬷,您放心。”陈野放下碗,老老实实地回答,

“那房子很干净,也宽敞,屋里什么都有,电灯电话,还有能洗澡的卫生间。小静老师,还有苏苏姐、文文姐、姜姜姐她们都很好相处,对我也很照顾,经常给我买好吃的。”

他省略了那些香艳刺激的细节。

陈阿嬷点点头,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些许放心的神色,但传统保守的观念还是让她忍不住多叮嘱几句:

“城里姑娘,尤其是有钱人家的姑娘,和咱们乡下人不一样,讲究多,脸皮也薄。你住在人家家里,虽说她们对你客气,可你毕竟是个男娃子,不能像在自己家一样随便。而且听说她们最近要出远门,你手脚要注意点,不能乱翻人家东西,要知道分寸,不能给人家添麻烦,听到没有。”

“知道了,阿嬷,您放心,我都晓得的。”

陈野认真地应下。心里却不由自主地想起在霜月路小洋楼里,那几位姐姐对他几乎毫无男女之防的亲近,

洗澡时偶尔叫他递个毛巾,睡觉时迷迷糊糊把他当抱枕,

还有那些打打闹闹、捏脸揉头发的“欺负”,嘴角忍不住微微扬起一丝无奈的苦笑。

那种“麻烦”,恐怕和阿嬷想象中那种招人嫌的麻烦,完全不是一回事。

吃完饭,陈晓晓难得主动抢着收拾了碗筷,端去灶台边。

林秀芬系上围裙开始洗刷锅灶。

陈野背上装着小说大纲的书包,跟阿嬷和妈妈打了声招呼,说晚上不回来吃饭了,就推开院门走了出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