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小说网 > 都市重生 > 重生1989从闽南菜园子开始 > 第99章 人生的真谛在于咸鱼

第99章 人生的真谛在于咸鱼(1 / 2)

1996年1月5日,星期五,京城大学。

姜姜、陈静、黄文文、苏苏四个姑娘,像四颗被霜打了的小白菜,蔫头耷脑地趴在柳清漪教授办公室的桌子上。古典文学教授柳清漪刚上完课回来,看到自家宝贝女儿带着乐队的小姐妹这副模样,不禁莞尔。

“啧啧,”柳清漪放下教案,带着点打趣的意味,“女儿,小静、文文、苏苏,今天刮的什么风,把你们几位大明星吹到我这老古董的办公室来了?” 平常可都是绕着走的!

姜姜一看到老妈,憋了一路的委屈瞬间涌上来,小嘴一瘪,像颗小炮弹似的扑进柳清漪怀里,小脑袋在她那身优雅的羊绒衫包裹着的、饱满柔软的胸脯上蹭啊蹭,发出委屈的呜咽。陈静、黄文文、苏苏也赶紧站起来,规规矩矩地问好:“姜妈妈下午好。”

等姜姜蹭够了,才抽抽搭搭地把乐队遇到的困境——红星的分成现实、黄爸爸的清醒剂分析、以及她们对专辑“明珠蒙尘”的不甘——一股脑儿倒了出来。

柳清漪听完,并没有立刻化身“人生导师”给她们分析利弊。她只是温和地笑了笑,先给四个“小可怜”一人倒了杯热茶,然后拉着家常:“来,先喝口热的暖暖。说说,这大半年没见,都跑哪儿疯去了?光听姜姜在电话里咋咋呼呼,也没个准信儿。”这是问起她们这半年在闽南的生活。

几个姑娘捧着热茶,在柳清漪温和的引导下,慢慢放松下来。姜姜最先打开话匣子,聊起这个,姜姜可就来劲儿了,小脸瞬间放晴,叽叽喳喳像只快乐的小鸟:

“妈,我跟你说,静静她们那个幼儿园可好玩了,有个叫唐晓白那个川妹子,凶得很,为了保护一个内向的小朋友,直接把小胖子林子豪揍趴下了!”

“还有还有,晓白家那个钵钵鸡摊子,香得嘞,晚上生意爆好,现在都成夜市一霸了!”

“哦对了,佛诞节,他们那边居然有节日叫佛诞节,当地村的主人家会请客吃饭。个幼儿园有个学生叫陈野,他家摆了八桌,那大虾,那螃蟹,那海蛎煎!妈你都没见过那么多好吃的闽南菜”

“还有还有,那个叫陈野的小屁孩,平常没事就喜欢去他们村后边的山上巡山,关键还让他捡到了个小姑娘,叫叶萱,长得跟瓷娃娃似的,听他们说是闽南那边一个儿童拐卖案跑出来的,这小姑娘趁人贩子去追别的逃跑的小孩趁乱跑出来了。现在被陈野家当小公主宠着……”

陈静、黄文文、苏苏也忍不住加入进来,补充着那些鲜活有趣的细节:许多多的“粑粑主权”宣言,林子豪的歌神演绎,台风天在刘玉萌小窝里瑟瑟发抖还写歌……办公室里充满了快活的空气,姑娘们眉飞色舞,仿佛又回到了闽南那个充满烟火气和音乐的日子。

柳清漪含笑听着,眼神温和。不时点头附和:“哦?这么有意思?”“晓白家钵钵鸡听着就馋人。”“捡到个小姑娘?这可真是缘分。”

柳清漪捕捉着女儿话语里的兴奋点,也留意着她们提到某些事情时眼神里一闪而过的阴霾。默契地,姑娘们都避开了“念一老师”和歌曲创作的核心秘密,这是她们和陈野心照不宣的约定。

看气氛缓和了,柳清漪提议:“外面阳光正好,陪阿姨去校园里走走?晒晒太阳补补钙,比窝在这里强。”

冬日的京城大学校园,阳光透过光秃秃的树枝洒下来,暖洋洋的。四人陪着柳教授慢慢走着,姜姜还在兴奋地讲着闽南的趣事。柳清漪不时回应几句,偶尔有路过的学生恭敬地打招呼:“柳教授好!”她也微笑着点头致意。

走到一处安静的长椅坐下,阳光正好。柳清漪看着身边青春洋溢的四个姑娘,又看看远处三三两两走过的学生,仿佛不经意地问:“文文,小静,你们毕业也快两年了吧?感觉和在学校那会儿比,现在怎么样,更开心?还是…更累了?”

这个话题很自然。几个姑娘开始七嘴八舌地说起步入社会的感受,有新奇,也有迷茫。聊着聊着,柳清漪慢慢把话题引向了更深处,声音像潺潺流水,不急不缓:“还记得你们当初组乐队是为了什么吗?喜欢唱歌?想表达自己?还是…别的?这半年在闽南,虽然辛苦,但阿姨看你们刚才讲的时候,眼睛是亮的。那种状态,满意这样的生活状态吗?”

问题像投入湖面的石子,在姑娘们心里漾开一圈圈涟漪。陈静、黄文文、苏苏、姜姜都愣了一下,互相看了看。她们都不是笨人,她们好像有点明白姜妈妈想说什么了。一时间,谁也没说话,各自陷入了沉思。阳光洒在她们年轻的脸庞上,带着一种静谧的力量。

柳清漪看着她们陷入思考的模样,嘴角微微上扬,也不催促,只是安静地陪着。

黄文文先开口:“最开始…就是想唱歌,喜欢那种在台上的感觉,自由自在的。”

过了一会儿,陈静也开口,声音轻轻的:“在闽南虽然条件比不上京城…排练累,事情多,但很纯粹特别放松。就是唱歌,做音乐,跟幼儿园那帮小屁孩玩,跟朋友们在一起…挺开心的没什么压力。” 黄文文和苏苏也默默点头。

苏苏懒洋洋地靠在椅背上:“嗯…不用想那么多,有歌唱,有朋友在身边瞎闹,挺好的。”

姜姜总结:“就是…简单,快乐!”

柳清漪看着她们认真思索后给出的答案,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。这才接过话头,她轻轻拍了拍女儿的手,声音温和而清晰:“听你们下午讲了那么多有趣的事,阿姨也觉得特别有意思,说得我都想去尝尝晓白家的钵钵鸡了呢。” 她顿了顿,目光扫过四个姑娘年轻的脸庞,“然后呢,阿姨听完你们讲的,再结合你们现在的困扰,感觉你们的心思啊,其实并不是说非得去出什么Vcd、cd专辑,非要走向国际当大明星不可,对吧?挣大钱、拿大奖、有多高的荣誉,这些对现在的你们来说,好像也不是最重要的,是不是?”

几个姑娘下意识地点点头。确实,那些名头听起来光鲜,但好像并不是她们最初想要的。这正是她们被父辈点醒后又陷入迷茫的地方——追求什么?

“你们无非就是觉得,自己乐队这张专辑,歌特别好,特别用心,不应该被埋没,想让更多人听到,对得起这份心血。” 柳清漪一语道破核心,“这个愿望本身,跟你们只在国内发行磁带,其实并不冲突啊。”

她看着姑娘们疑惑的眼神,微笑道:“优秀的作品,就像金子,是不会被时间埋没的。它有自己的生命力,会随着人们的喜爱和传播,自然而然地走向更远的地方。这个过程,或早或晚。你们还这么年轻,急什么呢?黄忠明说得对,应该先好好享受这个世界,享受你们一起做音乐的快乐,享受身边的朋友们。不一定需要着急地去干预、去强求那个所谓的‘国际’结果。”

说着,柳清漪抬手指了指校园里来来往往的学生:“你们看,他们中的很多人,可能也在为自己的论文、工作、未来烦恼。但重要的是,他们在按自己的节奏和心意去生活。你们啊,不久前也还是他们中的一员。现在也一样,按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来就好了。别让外界的‘应该’和‘必须’,压垮了你们唱歌的初心和快乐。别被外界的尺子量得失了本心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