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月二十六日,天公作美,晴空万里。
清晨,陈家早已人声鼎沸。一阵震耳欲聋、连绵不绝的“噼里啪啦”鞭炮声在整个陈厝村炸响,宣告着喜事的正式开始!
新娘子陈惠兰终于露面了。她穿着一身自己亲手缝制的、剪裁合体的正红色嫁衣,盘起了乌黑的发髻,发髻上斜插着王志军送的那支金光闪闪的簪子。脸上薄施脂粉,柳眉弯弯,唇点朱红,脖子上挂着金项链,手腕上戴着金镯子,整个人美得光彩夺目,让来帮忙的婶婆们连连夸赞:“志军真是好福气!”“新娘子太俊了!”“志军有福啊!”
拜别父母的时刻到了。陈惠兰跪在堂屋,对着坐在八仙桌旁的陈阿嬷和陈老爷子难得穿了身干净的中山装。看着父母眼中强忍的泪花和不舍,陈惠兰一直强撑的笑容终于绷不住了,眼眶瞬间通红,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滚落下来。
陈阿嬷也抹着眼泪,嘴里却说着最传统的吉利话:“哭啥!大喜日子!莫哭花了妆!嫁过去好好过日子,孝敬公婆,相夫教子,早点给志军生个大胖小子!阿母等着抱外孙呢!”
迎亲的队伍早已等在门外。锣鼓喧天,唢呐嘹亮。最扎眼的,是那台绑着巨大红绸花的21寸彩电!被同宗亲的壮汉小心翼翼地抬着。后面跟着抬着各种嫁妆的队伍,热水瓶、脸盆、子孙桶、红蛋篮、成捆的被褥枕头……浩浩荡荡,红彤彤一片,在阳光下耀眼夺目,引得沿途村民纷纷驻足围观,啧啧赞叹:“陈家这回嫁女,真舍得下本钱!”“那彩电,啧啧,了不得!”
陈野作为最小的子侄辈,也被套上了一件林秀芬赶工出来的新衣服——小了一号,袖子有点短,领口有点紧,穿着像只不太合身的小鹌鹑。他被安排在队伍靠后的位置,跟着去看热闹。
队伍出发,目的地:石塘村!
一路吹吹打打,好不热闹。很快,就来到了那条横亘在陈厝村和石塘村之间的白石河。河上那座有些年头的双拱石桥,立刻成了最大的考验!
桥面不宽,勉强能容两辆板车错身。此刻,迎亲的队伍,加上看热闹的村民和赶路的行人,把桥头桥尾堵得水泄不通!抬着彩电和家电的几个壮汉,顿时紧张得额头冒汗。桥面是石板铺的,有些地方还不平整,人挤人的,万一磕着碰着,或者被挤得脚下一滑……后果不堪设想!那彩电可是全村的焦点,更是陈家的脸面!
“让一让!让一让!新娘子过桥!沾沾喜气!” 王志军和他几个身强力壮的战友(伴郎团)立刻发挥了组织作用,在前面大声吆喝着,努力分开人群,维持秩序。抬嫁妆的汉子们屏住呼吸,脚步放得极轻极稳,眼睛死死盯着脚下和旁边的嫁妆,一点点往前挪。
陈野跟在后面,都能感受到那种紧绷的气氛。他个子小,视线被大人挡着,只看到攒动的人头和紧绷的绳索。时间仿佛被拉长了,桥上的每一步都走得惊心动魄。
*呼…* 终于,队伍有惊无险地通过了这座“拥堵之桥”!过了桥,离石塘村王家就不远了。抬嫁妆的汉子们明显松了口气,脸上露出了笑容。
到了石塘村王家,又是一番锣鼓喧天,鞭炮齐鸣的热闹景象。拜堂、敬茶、说吉祥话……程序繁琐又充满仪式感。闹洞房环节,在王家长辈的“监督”下,尺度把握得很好,主要是讨个彩头,图个热闹,没太为难新人。
开宴了!王家院子里、堂屋里,甚至邻居家都借了地方,摆开了十几桌流水席。鸡鸭鱼肉,各色海鲜,香气扑鼻。男人们推杯换盏,划拳行令,热闹非凡。女人们则围着新娘子说笑,夸赞着她的嫁衣和首饰。
陈野也分到了一个红包。他没什么胃口吃东西主要是太吵太热,小手捏了捏那个红纸包,感受着里面的厚度和棱角。*嗯…陈野忍不住偷摸的看了下。是一张十块,一张五块,还有几个钢镚…加起来有18块8毛!* 他心里飞快地盘算着。
1994年的18块8毛钱!对一个五岁的小屁孩来说,这绝对是一笔不折不扣的“巨款”!
买糖?买玩具?买小人书?
*傻子才买那些!* 陈野内心的小算盘打得噼啪响。*这可是他未来投稿大业的 **启动邮资** 啊!厚厚的一沓稿子,寄到省城甚至更远的出版社,邮费可不便宜!这笔“巨款”,就是叩开外面世界大门的第一块敲门砖!*
回去的路上,陈野坐在陈文国那辆破自行车后座上。车子颠簸在乡间土路上,晚风终于吹散了白天的燥热和喧嚣,带来一丝凉爽。也吹乱了他那倔强的西瓜头短发。
他小手依旧紧紧捂着装着“巨款”的口袋,乌溜溜的眼睛望着天边最后一抹晚霞。身后的石塘村渐渐隐入暮色,喧闹的锣鼓声仿佛还在耳边回响。
*大姑嫁人了…*
*周守仁还悬在拳头底下…*
*铁皮盒里的故事等到了邮费…*
*吉他还在等着他去“杀鸡”…*
*还有…阿萱…*
小小的红包在口袋里,仿佛带着沉甸甸的希望。陈野眯起眼睛,感受着晚风拂面。
*18块8…邮资够了!
他的嘴角,在暮色中,悄悄弯起了一个充满期待的弧度。石桥上的喧嚣,宴席的热闹,都成了背景。他仿佛已经看到,那承载着“异人世界”的信封,正穿越千山万水,飞向未知的远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