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一日,一家三口逛庙会时,接到临城徐然的电话。
得知钱文静马上要结婚,张口就请了一个月的长假。
钱文静是总店的店长,她一请假,徐然也就顾不了两个店。
这事陈姗姗年前是知道的,但当时钱文静只提了出嫁时请一周婚假。
如今这突如其来的长假,让原本就兼顾两个店、勉力支撑的徐然彻底周转不开了。
“小然,没事,今年初十开业,我这边也没啥事了,该回去了。”
安抚好表妹后,陈姗姗挂了电话,也不是什么大事,便定下心来,继续跟父母逛庙会。
周围尽是本地“老表”们热闹的交谈声。
如果说鲁、皖、豫等地的口音相近,容易混淆,那么桂省和东北的口音就特别有辨识度。
堪称“天赋异禀”,极具辨识度。
而且,这两种口音都带有一种奇妙的“传染性”。
至少陈姗姗来这些天,感觉自己说话的音调都变得有些软糯拉长。
除了大年初一和初二这两天在家吃饺子,陈姗姗来这里吃的最多的就是螺蛳粉。
螺蛳粉这小吃很奇怪,只有在本地是不臭的,但凡出了省,就是臭气熏人。
当然这么个吃法,自然是逃不过“每逢佳节胖五斤”这一定论。
再次嗦碗粉回到家换衣服时,陈姗姗捏了捏自己腰间的肥肉。
算了,110斤也不胖。
人活一世不就是吃喝玩乐?
吃就站第一位。
而且只有吃到肚子里的东西才是自己的,什么房子车子票子,都是身外物。
而且后天就要回去了,就吃不到这么好吃的螺蛳粉了。
这么想着,陈姗姗决定明天三顿都去嗦粉。
...
决心是下了,但离家前的最后一天,终究不可能真的一整天都泡在粉店里。
陈真海和王云两人一大早就去菜市场,买回了最新鲜的食材。
不是用来做大鱼大肉,而是精心准备了一桌陈姗姗从小吃到大的家常菜。
他们对于女儿经常全国各地地跑,早就适应了。
饭桌上,并没有特别的伤感,一家三口都是笑呵呵地夹菜吃饭,聊着电视里的新闻和街坊的趣事,仿佛明天只是寻常的一天。
饭后,王云把特意去买的、真空包装好的螺蛳粉干米粉、料包还有本地的一些特产,仔细塞进箱子里的缝隙里。
“你喜欢吃,多带些回去,临城那边买不到这个味。”
“好,别塞太多了,现在快递越来越快了,大不了发快递过去。”
陈姗姗看着母亲恨不得把整个家都塞进去的架势,心里暖烘烘的,又有点哭笑不得,忍不住说了一句。
一旁的陈真海觉得很有道理,“阿云,姗姗说的没错,这拖着这么大的行李箱,也挺累的。”
父女俩这么提醒,王云也停下手里的动作,随即又把好不容塞满的土特产又掏出来一大半,嘴里念叨:
“这些你带回去给你二姑、二姨、姥爷他们吃,剩下的,我给你快递过去。”
第二天天还没亮,陈真海就开车载着娘俩去机场。
过年期间的飞机票不好买,只有清晨的这班还有个位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