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15章 情绪价值拉满(2 / 2)

王云坐在副驾驶,扭过头问后排坐着的陈姗姗和朱泽宇:

“中午想吃点啥?咱们一会儿顺路去菜市场买。”

“糖醋排骨!”

陈姗姗立刻举手,报上自己最爱的菜。

“妗子,我都行。”朱泽宇小声说。

他刚经过变声期,嗓子变得低沉沙哑,他自己听着都别扭,所以平时能少说话就尽量少说。

“行,”王云应着,

转头跟开车的陈真海商量起来,“老陈,一会儿拐到菜市场,买点新鲜的大虾回去,再买条鱼……”

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,王云对丈夫的称呼,从“孩儿她爸”变成了“老陈”。

陈真海对这个新称呼适应得极快,每次听到都乐呵呵地应着:

“好,都行,可以,听你的。”

陈姗姗坐在后排,默默观察着前排的父母。

自从上次那场“冷战”之后,她发现老爸陈真海的变化真的很大。

不管他在做什么,哪怕有时根本没听清老妈在说什么,他也会第一时间回应:

“嗯”、“好”、“哦”、“这样啊”……简直是“情绪价值”拉满的典范。

再加上两人现在基本算是提前步入了退休生活,经常一起出去走走逛逛,认识了不少退休的老头老太太,互相交流多了,眼界也开阔了不少。

很多以前会斤斤计较的“小事”,现在都能“一笑而过”。

近一年来,印象里他们好像就红过一次脸,而且最多一个小时就和好了。

“……吃过午饭,咱把给娜娜买的东西带过去。”王云还在跟陈真海念叨着安排。

“妈,”

陈姗姗插嘴问了一句,“晓辉转学的事,办妥了吗?”

孙晓辉虽然住校,但每周末来回接送也挺麻烦的。

孙传民的伤倒是全好了。

但毕竟做过开胸手术,身体没法跟以前比了,工地上的重体力活是干不了了,连装修的活儿也干不动了。

二姨王秀红在陈姗姗的仓库做打包之类的杂活,底薪加提成,一个月能拿到三千来块钱。

孙传民更多时候在家当起了“家庭煮夫”,后来也跟着媳妇一起去仓库打包,虽然干活速度比不上王秀红,但一个月也能挣个两千不到。

两口子加起来每月五千多的收入,在2010年的小城,绝对算得上是高收入了。

所以他们就想把儿子孙晓辉从乡下转到城里的初中来读书。

只是他们在城里没房子,户口也不在城里,想转学就得找关系使劲儿了。

听女儿提起这事,王云也是一脸笑意:

“转过来了!昨儿个,你二姨特意给我打电话报喜,说办妥了,可把她高兴坏了!”

“那是该高兴!”陈姗姗也笑着附和,也是真心为二姨一家感到开心。

陈姗姗看向身旁坐着不说话的朱泽宇,随意找了个话头问:

“小宇,你明年打算报考什么专业?”

朱泽宇放在腿上的右手微微收紧,因为这事,他都跟母亲吵了两次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