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在庞小七也快要成为下一个“消失”的孩子时,事情出现了转机。
她已故父母老家的村长突然打来电话。
原来,庞小七的父母在去世前,曾给村长寄过一封信。
信里拜托村长帮忙给女儿找一户好人家抚养长大,作为回报,他们留下的老宅子就归收养的人家。
于是,九岁的庞小七,就这样被带离了福利院,来到了庞父庞母家。
离开时,她最舍不得的就是福利院里那个叫沈欢的男孩。
沈欢虽然不是年纪最大的,却是最细心、最会照顾人的“大哥哥”,总是默默关心着像她这样体弱的孩子。
到了庞家,日子并没有变得更好。
所谓的“抚养”,不过是维持着不让她饿死的状态罢了。
放牛、放羊、洗衣、做饭、下地干农活……这些成了她的日常。她没有手机,也渐渐和福利院、和沈欢失去了联系。
庞父一开始根本没打算让她上学(那时候还没普及义务教育)。
但庞小七在福利院时读过书,成绩很好,对知识有着本能的渴望。
她经常偷偷跑到村里小学的墙外,踮着脚听里面的读书声。
后来被校长发现了,了解到她的情况后,心软的校长减免了她的学费。
书本则是她厚着脸皮,找村里那些已经读完小学的大孩子借来的旧书。
庞家人虽然私底下还是使唤她干很多活,但见她人已经在学校读书了,也不敢做得太过分,怕惹来闲话,也就默许了,只是要求她绝对不能耽误家里的活计。
庞小七就这样,跌跌撞撞地读完了初中。
到了该上高中的时候,学费成了最大的难题。
高中不像小学初中,学费没法减免。
庞家人是一分钱都不愿意为她出。
就在庞小七几乎要绝望,以为自己读书的路就要断在这里时,沈欢出现了。
沈欢找到了她,他不仅带来了庞小七的消息,还带来了福利院的最新情况:
‘那个古怪的院长被抓了,福利院也被查封,原来里面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。’
当时福利院里只剩下最后四个孩子,是沈欢把他们带了出来。
办案的民警和妇联看他们可怜,帮忙找了一处破旧的民宅,象征性地收一点租金,让他们暂时安顿下来。
沈欢告诉庞小七,福利院的孩子们大多都跟着老院长姓沈。
他带出来的四个孩子,加上后来他们又陆续收留的两个弃婴(都是在医院门口捡到的),现在一共有六个孩子跟着他们生活:
沈小九(12岁,男孩)、小十(10岁,女孩)、十一(9岁,女孩)、十二(9岁,女孩)、十三(8岁,女孩)、小宝(7岁,女孩)。
除了小九是男孩,其余都是女娃。
陈姗姗听地一阵唏嘘。
当下年代,很多地方重男轻女思想严重,谁能想到十几年后,女儿反而成了“香饽饽”呢?
尤其是坊间还流行不少“生男秘方”,可没听说有“生女秘方的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