客厅里一时安静下来,两人来到露台的遮阳棚下,给娜娜留了思考的空间。
这会刚过午饭时间,二姨、二姨夫他们过来,再赶回去,也来不及了。
王云原本盘算着下午去买菜,晚上在家做顿饭招待他们。
陈姗姗看了看时间,提议道:
“妈,晚上人多,在家做饭光是炒菜就得忙活俩小时。要不咱们去饭店吃吧?找个安静的包间,这样大家伙儿也能有更多时间好好说说话,您觉得呢?”
王云想了想,觉得女儿说得在理。
“行,”
她点点头,“那就找个安静的包间。”
她心里也确实想趁这个机会,好好跟二妹一家聊聊。
自从成功让丈夫陈真海摆脱了那个拖累人的“家”之后,他们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有奔头。
这两年每次见到二妹,王云明里暗里都提醒过他们几次。
可有些话,就算是亲姐妹,说多了也怕伤感情,影响姐妹关系。
这次,借着娜娜平安回来,也借着二妹他们过来找女儿的机会,是时候把一些话摊开说说了。
下午四点多,王云的手机响了,是二妹王秀红打来的。
她和儿子孙晓辉已经到临城汽车站了。
这次开车过去的是父亲陈真海。
他的驾照拿到手也有几个月了,车技可比女儿陈姗姗稳当多了。
而且,他现在基本也不用像以前那样,天不亮就爬起来赶早市去买菜了。
这变化还得归功于那一个多月的家庭自由旅行。
那段时间,他们一家人都在外面,家里买菜的任务就落到了陈真真身上。
有一次陈真真身体不舒服,实在去不了,就试着给几个相熟的摊主打了电话,让他们直接把菜送上门。
因为都是合作了两年多的老主顾,知道陈真海买菜讲究新鲜,送过来的肉菜品质都还不错。
陈真真后来每次也都仔细检查,发现老板们确实讲诚信,既没有缺斤少两,菜品也都能过关。
自打那次之后,家里就习惯了电话订菜,省时又省力。
旅行回来后,陈真海空闲时间多了不少,也能好好拾掇起他喜欢的摄影爱好。
早上,常开着女儿之前那辆十来万的白色旧车,去周边拍日出、拍风景,日子过得挺惬意。
这会儿,他载着王云和孙娜娜,开的正是那辆白色旧车,去车站接人。
他特意没开女儿那辆更气派的A6。
车站依旧是人来人往,喧嚣不断。
陈真海把车停在路边的树荫下,熄了火,但没有下车。
他透过后视镜,看了一眼坐在后排沉默不语的孙娜娜。
王云解开安全带,对孙娜娜轻声说:
“娜娜,你在车上等一会儿,我去接你妈和晓辉。车站人太多,挤来挤去的。”
她主要是担心二妹王秀红见到女儿时情绪过于激动,场面难以控制。
王秀红和儿子孙晓辉,就站在出站口旁边的自行车棚底下。
王云穿过人群,目光搜寻着,差点没认出那个佝偻着背、形容憔悴的女人就是自己的妹妹。
王秀红眼睛红肿得像核桃,显然是哭了很久。
头发凌乱地贴在汗湿的额头上,几缕枯黄的发黏在脸颊。
眉宇间只剩下疲惫,眼神空洞。
王云的心猛地揪了一下,快步走了过去。
“秀红、晓辉。”
王云快走近时,喊了两声。
“大姐,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