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你!大人说话,小孩子插什么嘴!没规矩!”
陈姗姗不卑不亢:“大娘,我刚才进来时,都说我虚岁都22了,不是小孩。
再说,商量的是我亲爷爷的养老大事,我这个亲孙女,总比某些八竿子打不着的‘外人’更有资格说话吧?您说是不是?”
说完,她还特意看了眼毕磊。
周翠芬气的胸口剧烈起伏,不过,好歹也是做了几十年的“老绿茶”,见形势对自己不利,眼珠一转,又换了副可怜兮兮的模样:
“我也不是这个意思,只是你们大哥确实不容易,大家多少帮衬点。”
陈姗姗看着她那副样子,心里直犯恶心:都做外婆的人了,还装,也不嫌累得慌。
“大嫂,把说好给我彩礼的一半,拿来盖新房,本来说好的,是拼一下钱,一大家子搬新房住当初分家时,你们家是长房,
当初分家时,你们家是长房,新盖好的大屋,您上下嘴皮一动,就成你们长房的了,连当时村里唯一的小卖部也分给你们了。
现在公爹这样了,你们总得带个头吧?是出大头钱,还是出人伺候?”
王云也把当年的事扯出来。
这么些年,她从来没提过这事。
都说家和万事兴,她也不想抓着一件事一直不放。
老大是高中毕业生,又是国企棉纺厂的正式工。
又是陈家第一个娶媳妇的,当时给周翠芬自行车、缝纫机、黑白电视机,没钱买“三金”,买的“三银”。
另外还给了2000块钱的彩礼。
这可是80年代的农村啊。
也差不多是陈家老两口攒了一辈子的积蓄了。
结果几年后,到老二陈真海娶媳妇时,只有3000块彩礼。
后面说老宅茅草屋住不下,要盖新房,全家人搬进去,老宅到时候给老大。
结果媒人那边来说亲,问能给多少彩礼,陈家二老支支吾吾地说钱都盖房了。
虽说当时陈真海找媳妇一方面有周翠芬败坏名声的原因,另一方面,也是因为没钱。
你连彩礼都不想给,谁家姑娘愿意嫁你?
最后还是陈真海自己起早贪黑出去给人造房子打零工,才攒下来一点钱,娶的王云。
周翠芬一听王云翻旧账,她也不乐意了:
“老二家的,你这话说的,这分家的事,是公爹和婆婆做得主,而且,那小卖部给我们,不仅没赚钱,还年年亏,早就关门不干了。
我现在在闺女家,给她带孩子,你们大哥下岗也没个工作,帅帅娶媳妇也要花钱,我们家日子也不好过啊...”
陈姗姗知道,要是任由这互相扯皮下去,这事没完没了的。
抬眼扫了其他人。
光靠她们家肯定不行,必须联合三个姑姑才成。
要想尽快解决问题,就把矛盾扩大、激化。
于是就开口提了个建议:
“当年分家时,爷奶是不是也没给三个女儿也就是姑姑们分钱分房,这养老是不是也要按照,那时候分家时,分的多少来定各家养老钱出多少?!”
陈姗姗这话,让在场的大姑父和三姑父眼睛一亮。
是哈。
有道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