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真海带着大包小包的东西,挤上了开往乡镇的中巴车。
暑假期间,这条线路调整了路线,现在车子会经过邻村稻庄村。
陈真海就在这里下了车。从这里再走上二十分钟左右,就能到陈王庙村。
按照女儿姗姗的主意,他宁可扛着月饼烟酒多走二里地,也要让村口老槐树下纳凉的人瞧见:
陈家虽然搬去了城里,但年节的礼数从没断过。
以前农忙的时候,陈真海为了省钱,从来不用联合收割机。
但自从去城里赚了钱后,他都会给村长打电话,托他帮忙把家里爹娘的几亩地收了,钱他直接转到村长账上。
今年夏天收完小麦后,陈真海索性把自家的七八亩地租了出去。
但是爷奶家每季请收割机的钱,陈真海依然没少过。
至于大房那边的,周翠芬爱找谁哭找谁闹,管她呢。
陈真海回老家时,村里的寒暄热情,陈姗姗并不知道。
此时,她正在家居城买单人床。
李奶奶那边只租给了三位老人,王爷爷、赵爷爷原来的卧室房间一直锁着。
家里没有多余的床,所以陈姗姗就来家具城买木床。
给家具城留好送货地址后,陈姗姗开着车来到了外环的临城学院新址。
这边已经打了地基,开始建造框架了。
她过来的主要目的,是想看看学院路对面新建的钢结构仓储物流园。
临城学院新址位于城北郊区,背靠临山,面朝南,南面原本有大片田地。
不过现在这些田地都已规划给学院了。
学院路连接着环城路北边的这条外环路,大车比较多,也是高速入口处。
依托这个交通优势,这里建起了仓储物流园。
后期据说还会有电商产业园和从城区迁过来的建材城等等。
当然,这些都是几年后的规划了。
陈姗姗看重的,是仓库本身。
她心里盘算着:自己订了那么多口罩,一直放在丁玉磊的仓库里,而且明年等她要用的时候,放在别人那里也不太合适,容易引人怀疑。
所以这几天,她一直在城郊寻找合适的仓库,最终找到了这里。
仓库主体已经封顶,就是地面和道路还没修好。
不过,旁边已经设了一个临时招商处(售楼处)。
陈姗姗开着车在外围绕了一圈,稳稳地停在招商处门口。
说是招商处,其实也就是一个集装箱改造的,毕竟仓库还没正式竣工。
陈姗姗踩着松软的土路,推门进去。
集装箱里面比外面尘土飞扬的毛坯路要好很多,只有一个年约四十岁的中年男子坐在电脑前。
中年男子看到有人进来,明显有些意外。
他是这个工程项目的招商经理(可以说是“光杆司令”),平时上班除了吃灰,就是面对工地的一帮大老爷们。
突然来个年轻姑娘,确实让他意外。
“你是?”他问道。
“来问下这边的仓库是租还是卖?”陈姗姗回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