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72章 高育良问罪李达康(1 / 2)

临江省的冬日,总是带着一股挥之不去的湿冷。

省委常委会会议室里,暖气开得很足,但气氛却比窗外的寒风还要凝重几分。

这是一场常规的省委常委会,议程已经进行到了后半段。

京海市市委书记李达康,刚刚结束了他那份关于“京海市扫黑除恶成果巩固暨经济发展”的补充报告。

“……总而言之,”李达康那标志性的、极具穿透力的声音在会议室内回荡,“京海市在经历了高启强案的阵痛后,已经彻底清除了毒瘤,轻装上阵。我有信心,在明年第一季度,京海市的Gdp增速,将再次领跑全省!”

他的发言充满了强势的自信。在他看来,高启强集团的覆灭,虽然让他失去了一部分“灰色”的助力,但也让他彻底摆脱了政治上的最大污点。现在的他,是“有功之臣”。

省委书记秦天岳满意地点了点头,正准备开口,将议题引向下一个。

就在这时,一个沉稳、儒雅,却又带着几分清冷的声音,不疾不徐地响了起来。

“秦书记,各位同志,我有几个不成熟的看法,想补充一下。”

所有人循声望去。

是省委副书记,高育良。

自调任临江以来,这位“学者型”的副书记,在常委会上一直保持着低调和寡言。他像一个冷漠的观察者,静静地看着李达康在京海大刀阔斧,仿佛汉东的恩怨早已随风而逝。

但今天,他开口了。

李达康的眼皮,没来由地跳了一下。

“哦?育良同志请讲。”秦天岳抬了抬手,示意他继续。

高育良扶了扶鼻梁上的老花镜,他没有看李达康,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桌上的议程文件。

“我这几天,一直在关注一件事情。”他的声音平和,如同在课堂上探讨一个学术问题,“那就是我们临江省的‘工业长子’——临江港务集团。我发现,在过去的三个月里,有一股背景不明的境外资本,正在通过二级市场,对港务集团进行疯狂的、近乎是敌意十足的收购。”

会议室里的气氛瞬间一凝。港务集团,那可是省里的命根子。

“而更有意思的是,”高育良话锋一转,目光“不经意”地落在了李达康的身上,“我查了一下,这股资本所使用的金融工具,那家名为‘汉东国际信托’的公司,在不久前,似乎在京海市……也有过非常活跃的、大规模的运作。”

“达康同志,”高育良的声音依旧温和,“你作为京海市的市委书记,在经历了高启强案之后,对这种背景不明、手法激进的资本,难道……就没有建立起一套预警机制吗?还是说,这种资本,在京海……是受欢迎的?”

李达康的脸色,瞬间沉了下去!

“育良同志!”他毫不客气地打断了高育良,“你这是什么意思?京海市欢迎的是合法投资!‘汉东国际信托’在京海的运作,是受金管局监管的。至于它现在要去收购省属的港务集团,那是省国资委和省委的议题,与我京海市何干?”

“你不要总想着用汉东的老眼光,来看临江的新问题!”

“我是在混淆视听吗?”高育良非但没有生气,反而露出了一丝“原来如此”的微笑。

他从自己那只半旧的公文包里,拿出了一份用牛皮纸袋封存的、厚厚的文件。

“达康同志,你别这么敏感。我之所以提起‘老眼光’,是因为我发现,有些同志的工作方式,确实是……一以贯之啊。”

他将那份文件,轻轻地推到了会议桌的中央。

“秦书记,”高育良的声音,陡然拔高了半分,那股属于“汉大帮”领袖的威严,在这一刻轰然爆发,“这是我刚刚从汉东省的同志那里,拿到的一份旧案材料。触目惊心!”

“关于,达康同志在吕州主政期间,”高育良一字一顿,如同重锤敲击,“‘白银矿’环境污染,及相关项目‘违规审批’的详尽调查报告!”

“轰——!”

李达康的脑袋里,如同有惊雷炸响!吕州!白银矿!那是他政治生涯中,唯一的一块“黑疤”!是他当年为了Gdp,而默许赵瑞龙留下的“原罪”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