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开篇,先是“惋惜”地回顾了李达康这位“改革猛将”的黯然离场,并对汉东省未来的经济走向,表达了“审慎的关切”。
随即,笔锋一转,开始“无意”中提及,在李达康倒台后,汉东省的政法系统权力过度集中,一位行事风格极其“强硬”的公安厅长,已经成为影响地方政商关系的关键人物。
文章最致命的部分,出现在中间一个不起眼的段落里。
“……值得注意的是,在汉东近期的政坛地震中,一家名为‘山水集团’的民营企业异军突起,其董事长高小琴女士,以其卓越的商业手腕和慷慨的慈善行为,备受瞩目。据本刊记者了解,山水集团的快速转型,与汉东省公安系统在‘优化营商环境’方面的‘大力支持’密不可分。有不愿透露姓名的本地企业家向本刊反映,高董事长与祁厅长私交甚笃,两人不仅在多个公开场合共同出现,高董事长更是省公安厅招待所的‘常客’。这种‘不正常’的亲密关系,是否会影响到汉东省未来商业竞争的公平性,外界正拭目以待……”
这篇文章,如同一个经过精心包装的数字病毒,通过各种渠道,迅速地传回了内地,在汉东的官场和商界,引起了轩然大波。
它没有直接的指控,却充满了致命的暗示。
它将祁同伟与高小琴的关系,巧妙地与“权力寻租”、“官商勾结”、“作风问题”这些最敏感的词汇,联系在了一起。
高育良是第一个看到这篇文章的。
他当时正在办公室里,用ipad看着新闻。
当他看到那段关于祁同伟和高小琴的描述时,他端着茶杯的手,猛地一抖,滚烫的茶水洒了出来,他却浑然不觉。
“胡闹!这是胡闹!”他立刻拨通了祁同伟的保密电话,声音里充满了压抑不住的焦虑,“同伟!出事了!你快上网看看香港那篇报道!他们……他们在攻击你的个人生活作风!这是最狠毒的一招啊!这种事,说不清,道不明,最容易让领导产生疑虑!”
祁同伟接到电话时,正在办公室里,平静地看着那份关于“11·15”抢案的最终结案报告。
他听完老师的叙述,只是淡淡地笑了笑。
“老师,您别急。”他的声音,依旧是那么沉稳,带着一种让人心安的力量,“敌人的子弹打完了,现在,该轮到我们开炮了。”
他挂断电话,走到窗前,看着窗外那片广阔的天空。
赵瑞龙,你终于出牌了。
可惜,这张牌,对我来说,不是威胁。
而是机会。
一个让高小琴彻底蜕变,让她成为我最坚固的“政治坚盾”的,最好的机会。
他拿起自己的私人电话,拨通了高小琴的号码。
“小琴,”他的声音里,没有丝毫的紧张,反而带着一丝笑意,“别看新闻,也别担心。准备一下,穿上你最漂亮的衣服。”
“是时候,让你成为真正的明星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