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走到地图前,用红笔在地图上重重地圈出了五个点。
其中一个点,正是陈海即将出事的林荫路路口。其他四个点,则被他巧妙地设置在了市政府、省委家属院、京州电视台和高铁南站这些看似合理、人流密集、实则用于迷惑视线的位置。
“厅长,为什么是这五个点?”刘振东有些不解。
“这是情报部门根据大数据分析出的高危区域。”祁同伟的回答滴水不漏,“你的任务是执行,不是提问。”
“是!”
“这件事,列为省厅最高机密。”祁同伟的声音压得更低,“我只需要这五个点的实时监控画面,绕过市局指挥中心,直接接入我办公室的这块屏幕。除了你我二人,我不希望有第三个人知道。对外,就宣称是常规的设备维护,明白吗?”
“明白!”刘振东立刻心领神会。绕过市局,这意味着这次行动的级别极高,也意味着厅长对京州市局,并不完全信任。
打发走老刘,祁同伟立刻驱车前往高育良的住所。他需要为这次行动,拿到最高级别的政治背书。
书房里,他将那份伪造的、措辞模糊却又显得万分紧急的“公安部内部通报”和自己的“天眼工程测试计划”一并放在了高育良的桌上。
“老师,情况紧急,我必须当面向您汇报。”他的神情凝重,语气急切,“这不仅仅是一次技术演练,更是一次实战预警。根据通报,威胁等级非常高。一旦发生意外,后果不堪设想。”
高育良仔细地看完了文件,眉头紧锁。他虽然对这份通报的来源有些许疑虑,但在祁同伟那不容置疑的专业态度和“宁可信其有,不可信其无”的政治正确面前,他没有任何理由反对。
“同伟,这么大的动作,会不会引起不必要的紧张?尤其是在京州,李达康那边……”高育良还是有些顾虑。
“老师,正因为如此,我才选择秘密进行,并且绕开了市局。”祁同伟的回答早已准备好,“反恐工作,是我们政法系统的头等大事,绝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大意。出了事,我们谁都担不起这个责任。我相信,沙书记也绝不希望看到汉东出任何乱子。”
这句话,点到了高育良的要害。他知道,稳定,是沙瑞金目前最看重的事情。
“好,”高育良沉声说道,“你考虑得很周全。放手去做,省委这边,我来打招呼。”
“谢谢老师!”
祁同伟要的,就是这句话。
当晚,几辆没有任何标识的工程车,借着夜色的掩护,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了京州的五个路口。工人们以“更换老旧线路”为名,在当地派出所的“例行”配合下,将几个毫不起眼的、比拳头大不了多少的黑色摄像头,安装在了隐蔽的角落。
一张名为“天眼”的网,在“反恐”这面大旗的掩护下,悄然张开。
它要捕捉的,不是那些虚无缥缈的暴恐分子。
而是那场,即将上演的,惊天谋杀。
它要保护的,不仅仅是陈海的生命,更是祁同伟自己那通往权力之巅的、不容有失的道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