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小说网 > 灵异恐怖 > 困兽,生路何求 > 第156章 中医学天才

第156章 中医学天才(1 / 2)

人大校园里,银杏叶刚染了点浅黄,白书妍抱着一摞《本草纲目》校注本,踩着上课铃冲进了逸夫楼的阶梯教室。

她选的座位在第三排正中央,刚把书放好,前排就传来轻笑声:“书妍,你又抱着你的‘宝贝’跑,生怕钱教授抽查跟不上?”

说话的是同专业的,手里转着支钢笔,眼神往她怀里的书瞟。

白书妍把书摞整齐,指尖在泛黄的纸页上蹭了蹭——这是她托老家的亲戚找的民国影印本,边角都被她用牛皮纸仔细粘过,扉页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批注。

“不是怕跟不上,”她低头翻到夹着书签的一页,“是昨天看这版里对‘青蒿’的注解,跟教材里不太一样,想再对对。”

林薇凑过来看了眼,见书页上画满了红蓝铅笔的圈,忍不住咋舌:“你这才大一,就把书啃得比大四学长还透?难怪钱教授上次在课上点名夸你。”

正说着,教室后排突然静了下来。白书妍抬头,看见钱颖拎着个棕色的皮质书箱走进来。

钱教授今年四十六岁,总穿一身素色旗袍,头发在脑后挽成个利落的发髻,手里从不拿扩音器,声音却清透得能传到最后一排:“上周让你们查的‘古今炮制法差异’,谁先来讲讲?”

教室里瞬间鸦雀无声。这题目不算难,但要讲透得对比至少五种古籍,还要结合现代药理分析,大一新生大多只敢照着教材念两句。

白书妍捏了捏笔,刚想举手,就听钱颖的声音落在她身上:“白书妍,你来说。”

她站起身,指尖在笔记本上点了点——上面画着张简易表格,左边是《雷公炮炙论》里的“酒蒸大黄”法,右边是现代药典里的“低温烘干”工艺。

“教授,我对比了《炮炙大法》和《中药炮制学》,发现差异主要在火候和辅料上。”

她语速不快,却没打磕巴,“比如大黄,古代用酒蒸时要‘文武火交替’,蒸足三昼夜,现在用恒温箱控制在60c,四小时就能完成。

但我试了试,用古法蒸的大黄,鞣质含量比现代法低12%,可能对胃的刺激更小。”

这话一出,教室里一片小声议论。林薇回头看她,眼里满是惊讶——她们都知道白书妍爱琢磨,却没料到她真敢自己动手试。

钱颖站在讲台边,指尖轻轻敲着书箱,眼里闪过点笑意:“你自己试了?用什么蒸的?”

“在宿舍用电饭煲做的,”白书妍有点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,“怕操作不对,只蒸了五十克,数据可能不准。”

“敢试就比只看书强。”钱颖摆了摆手让她坐下,目光扫过全班,“中医不是死记硬背的学问,是要上手的。

白书妍这思路没错,下周的实验课,咱们就分组复现几种古法炮制,你们可以跟着她学学怎么记录数据。”

下课铃响时,白书妍被钱颖叫住了。教授把她带到办公室,从书箱里拿出个巴掌大的陶土小炉:“这是我去年去景德镇淘的,能控小火,你要是还想试炮制,别用电饭煲了,用这个,更接近古法的‘文武火’。”

白书妍接过小炉,陶土带着温温的质感,炉身上还刻着细密的回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