\"我在乌拉尔训练营待过三年。\"陈默说,\"去年冬天在哈巴罗夫斯克见过王振国本人。他跟我说,国内这条线交给你守着,要是出了事,责任你担得起?\"
外面传来来回踱步的声音,像是在做艰难的决定。
陈默没催,只是轻轻敲了敲通风管,发出几声有节奏的轻响,像是某种摩尔斯电码的开头。他知道,这种小动作最能制造心理压力——真正的特工不会随便敲管子,除非是在传递信号。
外面安静了几秒。
然后,钥匙插进锁孔的声音响了起来。
陈默缓缓站起身,手伸进衣兜握紧保温杯。这一刻不能急,也不能慢。对方要是真信了他是自己人,就会开门;要是起了疑,可能会直接往里打麻醉气体。
钥匙转动。
门开了条缝。
一个穿灰色工装的男人站在外面,手里握着枪,眼神警惕。
陈默抬起脸,冲他笑了笑:\"总算等到你了,同志。\"
那人刚要开口,远处突然传来玻璃碎裂的巨响。
下一秒,强光从头顶射下,几道黑影跃进来,动作干净利落,制服上印着公安标志。
男人愣了一瞬,举枪想退,却被一脚踢中手腕,枪飞了出去。两名干警迅速上前将他按倒在地,手铐\"咔嚓\"一声扣上。
陈默扶着墙走出来,满头是汗,腿脚发软。
带队的警官看了他一眼:\"你怎么每次都赶在我们前头?\"
\"我走路比较快。\"陈默喘着气,把保温杯递过去,\"里面有段录音,刚录的。还有,那人刚才说的话,最好赶紧翻译,说不定能顺藤摸瓜找到境外频道。\"
警官接过杯子,皱眉:\"你发烧了?\"
\"老毛病。\"他摆摆手,\"忙完这阵就回去躺着。\"
现场很快被控制住。档案盒被取出,开封检查,里面果然是最新版的间谍名单,不仅有代号,还有每个人的掩护身份和联络方式。在胶印机下方还发现了个暗格,藏着一部短波电台,天线连着屋顶的避雷针。
陈默坐在审讯室外的长椅上,手里捧着那只搪瓷杯。晨光从走廊尽头漫进来,落在他镜片上,映出一道细长的光斑。
他低头看了看杯底,那里沾着点黑灰似的粉末,是从暗室地面蹭上的油墨。他认得那种颜色——不是普通印刷墨,而是掺了荧光剂的特种油墨,只有在紫外线下才会显影。
他没擦,只是把杯子轻轻放在腿上,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杯壁。
一名干警走过来:\"人交代了,说是半年前接到命令,负责在国内维持北线联络网。他还供出个频率,说是每晚十点会收到一次信号。\"
陈默点点头:\"查一下那个频段,最近有没有异常通讯记录。\"
\"你怀疑还有人在活动?\"
\"名单上的人不会全在这儿。\"他说,\"就像老鼠洞,堵住一个口,不代表没有别的路。\"
干警转身要走,忽然又停下:\"对了,你在通风管留的那个芯片,录到了一段话——他说'没想到总部派了个会唱歌的来'。\"
陈默笑了笑:\"看来我唱得还不赖。\"
阳光渐渐爬满走廊的瓷砖,照在他脚边。他低头看着自己的影子,拉得很长。
保温杯静静躺在他膝上,杯底那抹黑痕,在光线下微微发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