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3章(2 / 2)

定国公手中还有西北十万大军,且如今边境安稳,陛下更容易猜疑;同意苏湛科考,便是李锦荣给皇家一个信号,定国公府的小世子将从文,无意西北军兵权。

“木秀于林风必摧之,咱们国公府几代掌兵权,若是家国不宁,陛下自当重用;可如今边境安稳,陛下亦重文抑武,湛儿从文,且低调些才可保证国公府昌盛。”

谢氏还想说什么,却被国公爷拦下;眸光闪烁,而后颔首:“确实如此,湛儿若是位列三甲,只怕陛下才会坐卧不安。”

如此,会试与殿试时都保持在二甲头名便可。

正如李锦荣所料,会试与殿试,苏湛都是二甲头名,陛下还特意在殿试时垂询,真正将这个国公府小世子记在心中;琼林宴之后授官,前三甲都去了翰林院,苏湛亦是如此。

但不过三月后,帝王亲下诏,令苏湛为京兆尹,掌管京都治安与其他事务;两年后,便又升任为大理寺少卿,此时的苏湛才及冠;既有在翰林院历练的经历,有了日后进入内阁的敲门砖,又有实政耀眼,让陛下对他更为看重。

苏湛成为大理寺少卿之后,也与他心爱的姑娘终于定下婚事;这姑娘也不是别人,正是赵知愿的长女;因苏湛、杨世铮几个小孩儿玩的好,这姑娘也从小跟在哥哥身后,可谓是与苏湛青梅竹马。

唯有谢氏不太满意这桩婚事,在她看来,自己的孙子不仅是国公府小世子,年少有为,还有李锦荣为他创下的那么多财富,自家孙子就是配公主也绰绰有余;恰好帝王也喜爱苏湛沉稳办差的行事,还真提起过想把自己的三公主下嫁,被李锦荣给婉拒了。

对于谢氏的这点不满,李锦荣都不用出面,自有定国公打消她的念头;若真叫湛儿尚公主,那才是定国公府的困局,将会如履薄冰。

既然不娶公主,陛下心中定有不满,就更不适合找太高的门第;恰好赵知愿的夫君也是侯府世子,家世不错,但又不是重臣,陛下便不会疑心国公府有结党之心。

苏湛是几个少年中最晚成婚的,李锦荣不必说,事事上心,刘明月几个也跟着帮忙,硬是给布置成盛世大婚。

大婚之后,李锦荣将府中事宜都给了儿媳,便是勇毅商号中也有不少事宜交给儿媳去处置;且她这个婆母也大方,两个孩子订婚之后,便将她手中还剩余的商铺都过户给了儿媳,交给她打理自然是正常。

但此举不知令京都多少人家红了眼,长辈们抱怨李老板忒大方,搞的他们日后给小辈们成婚时不知要出多少私底;姑娘们则羡慕苏湛的妻子,得夫君十年如一日呵护与珍惜便罢了,还有婆母如此大方;这也罢了,据悉大婚当日,李老板便警告世子,要做到一生一世一双人,若世子对不起世子妃,她便第一个打断世子的腿···

不管其他人如何想,李锦荣自认任务与责任都做到了,放心将所有事都交给苏湛夫妻俩,她自己与刘明月出京游历去了;之后赵知愿几个也跟着去了一次,便沉迷这种轻松与开怀,自然也都当起了甩手掌柜。

几个姐妹都念叨,原来李锦荣不只做生意厉害,就连吃喝玩乐享受都这么厉害;跟着她出去游历,根本无需她们几个操心,自有李锦荣的人安排妥当。

有一回几人贪杯,赵知愿还慨叹:“当初我以为你是装作不在意苏霆那个渣男,却不料你竟是真的不在意;不愧是我最好的闺中密友,拿得起放得下,人生当如是!”

刘明月颔首:“可不是么,不知阿锦自己拿得起放得下,她还影响了我们几个,不必被拘束在后宅;后来又影响不知多少女子,如今不只京都,你们看这些偏远州府,都有不少姑娘上学堂,还有也出来做生意的···”

当初这人说的,竟是都做到了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