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为其他,刘明月可不想府里的孩子们沾惹到晦气;看她认真驱邪,还不放过欲绕开火盆的李锦荣,府里的管家都忍不住轻笑,请李锦荣满足郡主便是。
回了正堂,刘明月直接瘫在椅子里,脸上却都是痛快之色。
“阿锦的仇怨皆以报过,日后你也不必再惦记这些烂事,咱们便好好做生意,我等着阿锦带我富可敌国!”
实则刘明月还是担心好姐妹心中放不下,她不知好姐妹早就换了灵魂,只是按照当下人们的行事准则,揣测李锦荣只是面上不在意,心中却有戚戚,这才转移话题,说起轻快高兴之事。
扪心自问,刘明月觉着换做她,怕是连阿锦此刻面上的平静都做不到。
李锦荣不必回答她这句话,一切只看日后便是。
至黄昏,长公主府挂起白幡,京都所有人都知晓,罪大恶极的长公主自缢于宗正寺;许多百姓虽然面上不敢议论,心中却都暗自庆幸,道一句善恶终有报。
虽然三法司并未宣告长公主的罪状,但沈府一夜之间灭门,驸马沈风也不见了踪影,听说已被长公主在府内绞杀···如此将人命视作草芥,百姓们当然担心自己的性命。
毕竟是皇亲国戚,还是陛下的同胞姐姐,京都权贵都前往长公主府吊唁;其他人忙碌非常,未曾踏足长公主府的李锦荣也异常忙碌,已在京都又设立几十间商铺;还在京都最繁华之地,盘下一座酒楼,改为勇毅商号总部。
京都不少人,就连百姓也有不少都注意着定国公府前去吊唁之人,都想知道李锦荣会不会去长公主府;接连几日,都不曾看到她的身影,人们少不得心中揣测。
大多数人都以为李锦荣会去长公主府吊唁,毕竟还有血脉亲情在。
连续半月都不曾看到她的身影之后,便有人在暗中议论,她也未免太过计较;不管长公主生前如何待她,可死者为大,身为外孙女,李锦荣却不愿来灵前祭拜,未免无情。
这种非议逐渐在读书人中间流传,眼看着将有流向百姓中的迹象,李锦荣果断出手,令定国公府的人雇佣了不少乞儿,在京都流传另一个版本。
道其实是李诗安不满失去长公主府这个依仗,趁机散播流言诋毁李锦荣的名声,就是不想她得到长公主的产业。
百姓们恍然大悟,难怪呢,如今坏了名声的李诗安可不就是最恨世子妃的人么;再想想当日世子苏霆与李诗安被赶出国公府,他们可不就迁怒世子妃么;说不得,这些流言还有世子苏霆的手笔,人们对苏霆的感官更差了。
他自己先做出对不起妻儿之事,还给世子妃身上泼脏水,毫无男子担当!
而权贵之家却暗暗佩服李锦荣的手段,不只她自己身上沾不到半点污言,还借此反杀,令李诗安本就岌岌可危的名声彻底跌入泥潭;还趁机给苏霆泼了脏水,令他只能吞下这个哑巴亏。
因为事实还真是李诗安所为,她倒没想过长公主府的产业,毕竟她如今已彻底没了名声,长公主府的产业根本轮不到她;如此做,不过就是想坏了李锦荣的名声,既是泄愤,也是为她日后回国公府争夺位置打下铺垫。
可惜啊,如今的李诗安拿什么与李锦荣做对;李锦荣身后不只有定国公府,还有晋国公府与端亲王府支持,更何况还有平日与她往来的闺中密友,可都是权贵之家的主母与宗妇。
在人们毫无察觉时,李锦荣已织就一张权势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