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7章(2 / 2)

在这之前,雍朝与周边三国任命官员都是举荐制,天下人还是第一次听闻科举考试;李锦荣发布的通告中,详细写了如何考试,如何取仕;最重要的,不计门第,不计地区,只要是学子皆可应试。

不只如此,她还开创了女子科举;通告中也写的清楚,男子与女子是同一份试卷,只要有能耐考中,女子也可为官;但也考虑了男女大防,因而考试时是分开的,皆有士兵保护。

且为了照顾女子诸多不便,若有女子报名,官衙会派出护卫护送;至燕州后,入住朝廷安排的客栈,出入皆有女兵保护。

除了文举,同时还有武举,用以选拔军中将领。

与此同时,征兵文书也贴在六地官衙前;总之,李锦荣与部下忙的飞起,六地陷入热火朝天的空前忙碌与热闹。

随着这些行动,天下人终于知道,雍朝卫国公李无咎的孤女李锦荣起兵谋反了;不只谋反,她已攻下雍朝近三成地方,建立卫国。

整个天下都沸腾起来,谁能想到呢,一介孤女竟能做到如此地步!

关注过李锦荣的身份与身世之后,人们讨论最多的便是她为何要谋反;卫国公府曾经是雍朝的护国柱石来着,便是卫国公李无咎战死,想来朝廷也不会亏待他的遗孤。

究竟发生了何事,一介孤女放着富贵荣华不享受,却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,令卫国公府几代英名化为乌有,还背上逆贼之称?

有文士为百姓解惑,将李锦荣的檄文逐句解释给他们听;当初都城发生的种种再也无法隐瞒,天下人才知李锦荣的经历何等艰险,差点死在都城。

天下哗然,民众愤怒;那可是为陛下战死的卫国公遗孤啊,不过一个女孩儿,皇家竟也容不下,太子与相府竟用那般龌龊手段想要毁了她!

如此行径,可对得起卫国公府几代战死的英魂?

难怪李锦荣逃出都城后要谋反,她若不反,便要背负污名被逼死!

雍朝百姓还好,最多愤慨唾骂太子与相府几声,可文士们最重风骨,当即吟诗作赋,发泄他们的不满,还有对太子与相府的失望;而更多的文士与学子关注的是卫国发出的科举考试,这等于给了寒门学子入仕的希望。

六地的文人与学子不必说,踊跃报名,学习热情空前高涨;便是其他州府的文人与学子也动心,寒门子弟想的是可以通过考试入仕,富贵人家的子弟则是想与天下文人一较高低。

因而,在雍朝官府还没反应过来时,便有不少文人收拾行李,踏上了前往燕州之路。

还有一事也令天下人震惊,便是朝廷已组织了一次平叛,二十万大军围城,还是骠骑将军李无忌领兵,却在一夜之间战败!

究竟是朝廷无能,还是李锦荣胜过其父李无咎?

战败了,就是朝廷无能,如此,百姓还能相信么;再有从六地传出来的,关于卫国如何注重耕种,李锦荣甚至亲自改良农耕器具,由官衙推广,不收取任何费用,这是百姓们想都不敢想的。

许多百姓甚至私下悄悄议论,若是他们也生活在六地便好了,定能吃饱穿暖;听闻卫国还鼓励女子经商,专为女子设立纺织工坊,那可是为家中增收银子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