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4章(1 / 2)

早朝之后,其他四族的人也无心办差,示意直接去李府商议正事,都令亲随回府请主事族老过来。

李府中堂,十几号人坐下,李诞的心腹守在院内,众人也憋不住了,各个面色难看。

最先说话的是琅琊王氏之人:“陛下今日当众责难,难不成忘了他刘家的江山是如何来的?”

当初刘家先祖起兵,手里只有几十幅铠甲,战马不到十匹;若不是五大望族支持,哪里有如今的雍朝;说好了共治天下,这才多少年过去,和帝便要反目不成?

清河崔氏的人却还淡然:“王兄又何必着急,有句话说得好,只有千年的世家,没有千年的王朝;便是和帝想要反目又如何,皇家这几年拿到的好处,能比得过我们五大望族?”

世家历来最懂生存延续之道,行的是低调内敛之事,得到的利益却从来最大,这才是世家能稳存多年的根本;这些年,世家之中也有不肖子孙作风张扬,攀比斗富比比皆是,可曾见过有起义军针对过世家。

所谓的皇室,不过是世家扶持起来的靶子罢了,若是到了必要时刻,换一个靶子也无妨。

陈郡谢氏的人颔首:“确实如此,且五大望族的叛徒卫国公府已灰飞烟灭,皇家如今手中无猛将,只要我等坚持,陛下最终还是会妥协。”

提到卫国公府,四族的人都看向李诞,眼中的不满几乎要溢出来;若不是当初陇西李氏之过,让皇家收服了第一代卫国公,哪有如今皇室与世家的分庭抗礼。

对上这些人谴责的目光,李诞也无法多言;当初的事族里长辈曾对他提起过,那时陇西李氏还屈居于琅琊王氏之下,为给家族多条路,族中送出一个旁支子弟成为太子伴读。

谁知家族先祖看走了眼,这送走的孩子乃是天生的将才;得到太子信任后,几次领兵出征,为雍朝开疆拓土;后来更是利用手中兵权拥护太子即位,他也成了为皇家掌兵的卫国公,在陇西李氏族中地位超然。

也因为几代卫国公的累累战功,陇西李氏也沾光,手中掌握的私兵越来越多,逐渐成为五大望族之首。

琅琊王氏的人冷声道:“依我看,此事不必再议;还是老规矩,皇家出兵一半,陇西李氏出两万人,我们四族凑够三万人,半月后启程讨逆!”

因着卫国公府,陇西李氏得到多少好处,琅琊王氏最清楚;这些年被陇西李氏压着,他们当然不甘心,自然是借机要陇西李氏多多出力,能趁机削弱陇西李氏的势力更好。

这人还有话说:“这些年我们五大望族谦让,皇室还真以为我们怕了;今日是最后一次让步,若和帝还不知收敛,也当给他一个警告;讨逆成功后,找个借口,让北境军都有去无回!”

世家从来都看重得到的利益,不在意世俗地位;可这些年他们为了安稳的退让,竟让皇室误会世家已无反抗之力,也该让和帝明白,没有世家,便没有刘氏皇族。

其他人默不作声,显然也赞同琅琊王氏的提议,且已习惯了如此漠视人命。

而一直不曾说话的弘农杨氏之人此刻忽然冒出一句:“你们可曾想过,叛军头目是一个女子,且起兵之地还是潜龙潭,有没有可能···”

崔氏主事人讶异:“你是说···这人可能是我们遍寻不得的卫国公府孤女李锦荣?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