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章(2 / 2)

这也是当初和帝被困,唯有李无咎坚持营救的原因。

李阔是李无咎心腹,性子与行事与主子一般无二,自然也将忠义刻在了骨子里,才会有如此大的反应。

“可李叔也想想,阿爹战死后,皇家与五大望族,还有相府···他们哪一方对得起阿爹的忠烈?”

不说这些权贵们,便是雍朝的百姓,又有几人记得住卫国公府的忠烈?

若这些人真记的,即便相府算计,都城内关于原身的流言也不会那般猛烈与不堪;真正能记得住忠烈之义,人们会在讨论此事之前便闭嘴,更何况原身还被江时序救下,并未遭遇不幸。

91号给出的剧情中,原身死的那般凄惨,谢云深与相府是首恶,雍朝所有人都不无辜;而在李锦荣穿来时,也确实因流言与周围人的鄙薄,原身承受不住才会夜半痛哭引发心悸而死。

无论哪一世,雍朝所有人都对不起卫国公府的几代忠烈;既如此,李锦荣当然要反了这天下,由她来重新制定秩序与道德伦理。

“可···可卫国公府几代忠烈之名,会因少主谋反而被千古唾骂。”李阔如何忍心,国公爷背负如此污名。

“李叔难道还不知么,史书与名声从来都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。”少女面容依旧平淡,桃花眸中只有坚定。

李锦荣原本出生的大晋,太·祖皇帝也是乱世起兵,立国后史书记载他是为民安稳才不得不起兵,乃是正义之师;上一世的大梁,顾家先祖也是被暴君逼至绝境起兵谋反,立国后史书不也记载太·祖皇帝乃是清君侧除奸佞,还天下太平?

为何李锦荣令李阔离开时火烧卫国公府?

先有流言如刀不放过忠烈遗孤,再有她散布出去的,太子因私情谋害忠烈遗孤的性命,还有卫国公府陷入火海;一步一环,李锦荣早铺垫好了。

百姓冷漠,太子失德,帝王与五大望族觊觎卫国公府资财···等这些在天下传遍时,便是她起兵谋反又如何;是天下不容卫国公府,更容不下一个忠烈遗孤,为求生而不得不反,同样是师出有名。

李阔已彻底愣住,怔怔看着眼前少女,怎么都不敢相信,她何时竟有了如此胆魄;继而便是心疼,是他们没有照顾好少主,才会令她对家国失望,欲走上一条绝路。

是的,从古至今的思想禁锢,还有李阔刻在骨子里的认知,都让他深信,女子起兵谋反,便是死路一条;也不只是认知,而是这片天下,连女子领兵都不曾听闻过,更何谈少主要以女子之身颠覆天下。

红衣少女浅笑:“我知李叔忧虑什么,亦知你只求我安稳过一生;然而李叔又怎知我做不到,我可是阿爹的血脉!”

这一句令李阔回神,继而激动难言;是啊,少主可是国公爷唯一的血脉;国公爷便是少年扬名,惊艳天下,应是卫国公府所有主子骨子里的血脉传承,少主或许会成功呢。

少女的声音更令他为之一振:“我有卫国公府几代积累的资财,还继承了阿爹的领兵之才,身手亦不差阿爹;李叔且看着,数十年之后,这片天下便会成为大一统王朝,而我李家亦会成为传奇!”

到那时,还有谁敢质疑卫国公府,谁敢说一句李无咎无德,谁敢说李锦荣乃是逆贼?

若让天下一统,百姓吃饱穿暖,对于王朝的缔造者,只会是无数赞誉与歌功颂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