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章(2 / 2)

前几年知晓太子与相府往来甚密时,和帝便后悔当年的这桩赐婚。

这几年,太子已然成长起来,帝王却逐渐感觉疲累;和帝可以允许太子与相府亲近,毕竟储君身后也需有一位权臣支持;丞相为百官之首,却也只是一介文官,暂时影响不到帝王的权利。

可李锦荣是谢云深的未婚妻,身后又有卫国公遗留的武将势力;虽然李无咎战死之后,和帝已逐渐削弱他在军中的影响;然武将这种群体,最是注重袍泽之情,这些人暗中还是愿意照拂李锦荣这个孤女几分。

本身谢云深已崭露头角,相府若是不犯大错,至少还有几十年的荣华;可若是再加上李锦荣背后的武将影响,太子的势力未免过大,这不是和帝想看到的。

既然这姑娘一心想成全谢云深与他另一位表妹的情意,和帝当然愿意顺水推舟;且李锦荣暂时也不愿再有婚约,便给了和帝考量的余地,所以才说这姑娘很懂得进退。

“如此,传旨。”帝王的声音终于多了丝温度:“大理寺卿谢云深不堪为卫国公之女良配,即刻解除婚约,二人之后各自嫁娶,再无干系。”

转眸看向还跪着的江时序,帝王多了丝浅浅笑意:“若江大公子对李姑娘有情,不妨多在她面前表现,争取一年后李姑娘心甘情愿接受朕为你们赐婚。”

这便是松口了,和帝其实乐见其成李锦荣嫁给一个纨绔子弟,不过是今日时机不对;给他漏出这个口风,便是鼓励之意。

至于方才解除婚约时说谢云深不堪为良配,乃是和帝对他的警告;帝王当然不信太子与谢云深有私情,除非太子不想做这个储君;然而心中到底是不满相府与谢云深早早站队太子,更犯下如此疏漏之责,便趁此机会敲打他一番。

若是和帝能知晓此刻都城中皆是太子与谢云深私情的流言,绝不会如此简单警告。

与李锦荣平静接旨不同,谢云深倔强挺直腰身,显然不想接下这道旨意;无论是帝王对他的警告,还是李锦荣从此与他便只是表兄妹,这都不是谢云深想要的。

谢修远轻咳一声,听到父亲提醒,纵是再不甘愿,谢云深也只能面色青白叩头接旨;帝王还温声提醒谢相,早日为小谢大人与那位苏姓表妹定下婚约,大婚的日子也可尽早些,简单些办也不错。

言下之意,令谢云深早日成婚,免得再传出他与太子有什么。

“罢了,李姑娘与江大公子先退下。”帝王发话,二人起身告退,留下其他人还等在殿内,等着帝王的雷霆之怒。

踏出殿外,依旧是赵德升等着相送;将要上备好的轿辇时,少女像是忽然想起什么连声对赵德升致歉。

“忽然想起长秋宫的淑妃娘娘是我娘亲的手帕交,难得进宫,理该前往拜见;小赵公公不如先回御前,顺道给我那婢女青珂传话,令她直接去宫门外等。”

赵德升自然是送人送到西,哪敢怠慢;叫来一个小内侍去紫宸殿偏殿传话,他亲自将人送到长秋宫,看着少女迈入大门,这才转身回去交差。

而李锦荣又对长秋宫的守门内侍致歉,忽然被陛下召见,竟忘了带娘娘准备的礼物,这便出去等丫头送来;出了院子,在91号的提示下,找了条路便匆匆走远。

笑话,此刻怕是太子早安排了人手等在宫外给她一个教训,或者直接杀了她也说不定,李锦荣当然是逃命要紧,从宫里逃走才最有把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