接了小崽子回到王府,夫妻夜话时,李锦荣特意与萧策说了此事。
凤眸疑惑,很快便扬起笑意:“我知,既然九皇子自己有此愿,不管他是真心或是做戏拉拢人心,锦儿只是给他一个看到百姓疾苦的机会。”
李锦荣在他胸口点头:“若是将来的新帝是一位能看到百姓疾苦的,于大晋、于我们更好,何乐而不为。”
明白爱妻心意的萧策不再多言,只翻身又拉着她陷入新一波情·潮,还在她耳边低喃:“锦儿多看我才是···”
当时萧策并未对此事多言,却还是在九皇子第一次到王府寻李锦荣时,先单独在书房见了他;看着有些局促拘谨的小少年,萧策并无多少怜惜之心,只是以上位者的角度提点了几句。
“九皇子应知皇家人并无多少真情,凭的不过是心中道德与品性;锦儿能答允你跟着她做事,已算特殊,便是九皇子你自己也知得到锦儿的认可,便是本王的认可,不久之后亦是陛下的认可···”
小少年并不急着表明心迹,安静听着,萧策眼里的满意又多一分;倒是难得,这么小的年纪便有这份沉稳,因而语气稍微柔和一些。
“虽锦儿为你提供了机会,本王却不会帮你,望你是专心为锦儿分忧,亦能利用此次难得的机会,多了解民生与民情,真正能将百姓放在心中。”
这一次,小少年郑重点头;而后又不卑不亢问:“若是我有不明白之处,除了向皇姐学习,可否向王爷讨教?”
轮到萧策意外,片刻后轻笑一声应下。
看来不只陛下看走了眼,他久在宫中行走,竟也不曾注意到还有这样一位皇子;才十岁的年纪,明君之相已现雏形。
既然允许九皇子跟着爱妻行走,萧策自当上心些;知他身边还无暗卫,伺候的人也只有四个,便令萧一从王府暗卫营给他挑了几个,还有十余个伺候的人,小少年耳尖通红道谢。
之后,除了上书房的课业,九皇子几乎都在宫外,跟着李锦荣的人到处忙碌;因为萧策在隆武帝那里说了此事,对于九皇子常出入摄政王府或荣华公主府,隆武帝睁只眼闭只眼并不过问。
有荣华公主给的王府令牌,宫里的侍卫们更不敢阻拦;最多不过七皇子与八皇子来找过不痛快,却也因畏惧王府暗卫而作罢;这些对于九皇子来说,与宫里那些酸言酸语一般,并不值得在意。
不过一年的历练,小少年便从一开始的震惊与不可置信,转变为经常在京郊行走,然后积极为皇姐出谋划策;这种变化是李锦荣与萧策都满意看到的,面对小少年的提问,他们也郑重回答,九皇子的蜕变简直是突飞猛进。
而为了他行走安全,萧策见他根骨也不错,便令府中的教头为他教授武艺与骑射功夫;这令九皇子更为感激,也不多言,只专心跟着教头学习,从不懈怠。
也是这一年的相处,九皇子与萧令毅小朋友逐渐熟悉,后来更是被雪团子俘获,得闲便会带着小团子玩,好几次还是九皇子送小团子去瑶华宫;因着这份亲近,九皇子是萧令毅小朋友第一个开口叫舅舅的人。
又过了一年,九皇子发现百姓们务农时的工具大都陈旧破烂,很多全靠人力,且有些工具根本起不到作用;与公主府的几个属官走访不少村落后,再去请教工部一些官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