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5章(1 / 2)

在瑶华宫温情和乐用过午膳后,萧策与李锦荣告退出宫。

马车内,李锦荣还在心中琢磨母妃最后在她耳边的低语:假亦真时真亦假,真亦假时假亦真···保持清醒是应该的,但也要记的遵从本心。

察觉到娇妻神思不属,萧策拥住人,温声问她;李锦荣也没全然隐瞒,说母妃教了她一些夫妻相处之道,颇有感触。

闻言,萧策轻笑:“皇贵妃娘娘是后宫少有的清醒通透,将锦儿也教导的如此优秀,是我之幸。”

李锦荣得意,这人有眼光,母妃当然是世间最好的娘亲。

两人正是新婚燕尔,接下来半月时间少不得经常黏在一处,日子可谓是蜜里调油;而后李锦荣实在吃不消这人的索求与体力,开始筹备建立女子学堂之事。

隆武帝是真心宠爱这个女儿,出嫁时,便给荣华公主府拨了上百名属官,负责帮助公主处理日常事务,并打理公主府各种产业;还有侍卫五百,府内伺候的侍女与内侍、小厮五百···

这么多人手,李锦荣才能想到便去做;第一步,当然是选址建造学堂,还要找人画出学堂的样子;第二步也当同时进行,便是令人寻访真正有技艺的匠人,聘请他们为学堂的夫子。

听了她的想法后,萧策只沉吟片刻,便又给她补充不少建议。

“我知锦儿看到了世道对女子不公,才想为大晋的女子做些力所能及之事。”

但上千年来,看低与束缚女子已成为固有思维;大晋立朝一百多年,此风更盛。

创办女子学堂,不只会受到朝臣们阻拦弹劾,便是民间百姓也难以相信与接受。

“锦儿应是已想到了此节,才会以教授谋生技艺为课程。”

既是教授谋生技艺,也不能只将目光放在女子身上,很多贫苦百姓家的男童也有这种渴盼;不如创办一个技艺学堂,男童与女童分开两处院区,授课也根据男女不同分门别类,设立护卫分别看管。

李锦荣很快反应过来,这人比她看的更周全;她是大晋的公主,一言一行皆容易引来注目与效仿;若是她只局限于教授女子,为女子鸣不平···眼下看不出什么,将来或许会成为她不愿看到的极端趋势。

且萧策说的也对,那么多贫苦百姓家的男童也当有一个机会。

“还有一点,我知锦儿最不缺银子,你应当没想过收取束修;然而如此便容易滋生懒惰与身在福中不知福,倒不如想一些激励规则,启发那些学童的积极性与创造能力。”

萧策位高权重,却从不看低任何人;公主府与王府多的是产业,很容易将学童们创作出来的东西变为实物或售卖,能补贴家用,想来学童们更会拼命学习课业。

而这些学童们学成之后,公主府与王府亦可为他们提供谋生位置,根据他们的能耐逐级提拔···他们的日子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周围人自然能看到,如此再不用担心生源问题。

只怕日后,技艺学堂也该适当收取束修,才能制止人们纷拥而来。

随着他的话音,李锦荣脑子里已想出好几种激励法子,眸光明亮与这人商讨;萧策认真倾听,时不时补充几条,不知不觉竟讨论了多半个时辰。